周国治

(Zhou Guozhi; Chou Kouchih)

男,1937年3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广东潮阳。现任上海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1955-1960年就读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并提前留校在理化系任教。1979-1982年,受邀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和进修。1990-199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任客座教授。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是中国金属学会荣誉会员(2011年),日本钢铁协会终身荣誉会员(2017年),2017年获魏寿昆冶金奖(金奖),2021年获国际熔渣会议40周年杰出贡献奖。199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期刊顾问,《Journal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Section B: Metallurgy》以及《稀有金属》等期刊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可概为三个方面:(1)多元熔体和合金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导出了一系列各类体系的熔体热力学性质和相图的计算公式,概括了一些新原理和方法。提出的新一代溶液几何模型解决了国际上近一个世纪来几何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为实现模型的选择和计算的完全计算机化开辟了道路;将几何模型已发展成统一化模型,提出了唯象理论,并将几何模型的应用范围从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扩展到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中。(2)氧离子迁移的理论的建立和应用。系统地研究了氧离子的迁移规律,并将这一理论成果应用到各种工艺过程中,提出了“无污染脱氧”,“无污染提取”等冶金新概念和新工艺,为描述和模拟各类冶炼过程打下了基础。(3)材料在微小颗粒下的物理化学行为研究。主要研究材料在微小颗粒形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建立了基于真实物理图像的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RPP模型),全面描述了各种因素(温度、压力、形状、尺寸、产物结构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被成功地应用于纳米材料、储氢材料和Sialon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