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用高精度光纤陀螺仪的发展与突破

2019.09.17

投稿:彭蕾部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浏览次数:

活动信息

时间: 2019年09月19日 10:00

地点: 校本部东区翔英楼T516室

行健讲坛学术讲座

410

时间: 2019年9月19日(周四)上午10:00-10:45

地点: 校本部东区翔英楼T516室

讲座: 空间用高精度光纤陀螺仪的发展与突破

演讲者: 宋凝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演讲者简介:

宋凝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战略高技术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专业组成员。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首都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工作,针对最典型的光纤传感器---光纤陀螺及系统技术开展研究工作20多年,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主持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重点项目、预研计划、武器装备重大探索项目、重大型号项目等30余项。瞄准我国海、陆、空、天等领域精密导航与精确制导、高分辨率敏捷卫星稳定成像、高分辨率航空对地观测等重大应用对高精度、高性能和高可靠光纤陀螺的迫切需求,获得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多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及重点型号中,研制的多型光纤陀螺已批量装备,为实现我国光纤陀螺关键技术突破、摆脱国外封锁、推动在装备中的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多项,授权40余项。

讲座摘要:

陀螺仪用于敏感载体的角运动信息,为运动载体提供坐标系基准,是实现精密自主导航、制导和姿态控制的核心器件。光纤陀螺已成为国际主流惯性器件,在我国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在海、陆、空、天等领域获得大规模应用。北航作为我国光纤陀螺的重要研制单位,本报告重点讲述了北航在高机动大过载武器用轻小型、高动态光纤陀螺,高分辨率航空遥感系统用宽温域、抗辐照光纤陀螺,敏捷卫星用高精度光纤陀螺等方面突破的关键技术;新型光子晶体光纤陀螺基础理论、器件、集成技术等方面现在的进展和陀螺应用情况;以及对基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导引原子的未来超高精度陀螺仪进行展望。

 

承办单位: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特种光纤与先进通信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协办单位:上海先进通信与数据科学研究院

《应用科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