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超声成像、操控与调控技术研究与前沿

2014.11.07

投稿:徐婷婷部门:科技处浏览次数:

活动信息

时间: 2014年11月12日 09:50

地点: 校本部东区翔英大楼516室

时间: 2014年11月12日(周三)上午09:50

地点: 校本部东区翔英大楼516室

讲座: 生物医学超声成像、操控与调控技术研究与前沿

演讲者: 郑海荣 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演讲者简介: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多功能超声,分子影像与医学成像仪器、脑成像与功能调控技术。目前担任先进院医工所所长、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地方联合医学成像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2014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中科院“多模态分子影像”交叉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在PNAS、PRA、APL、IEEE Tran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SCI/EI收录100余篇次,授权专利20余项,研发的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担任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仪器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以及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UFFC副主编、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编委,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编委、IEEE高级会员,IEEE EMBS Shenzhen Chapter Chair、2015 IEEE-IUS 组委会成员。

讲座摘要:

医学超声目前主要是以成像为主要特点的重要疾病诊断工具,近年来在超声电子、材料、生物医学等学科的发展推动下,其功能不断丰富,集成像、操控与神经调控于一体,应用不断拓展。本报告介绍基于超声微泡的超声非线性成像、超声靶向分子影像以及超声载药技术;以及基于超声辐射力属性的超声生物力学测量与弹性成像技术、超声辐射力操控搬运技术与超声辐射力神经调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超声微泡在超声声场激励下会激发成为非线性声学信号散射体和声源,当和靶向生物亲和素和蛋白结合后,能够有效与病变目标细胞结合,并被超声成像有效探测,形成基于声探针的超声分子影像技术。超声辐射力效应及其产生声场的设计可以实现生物组织的瞬态畸变和剪切波震动,可以成为生物力学参数测量的弹性成像技术。利用声辐射力可以实现对于细胞及微纳颗粒和载体的在体空间搬运和精准投放。超声辐射力通过与神经元细胞的作用引起细胞表面离子通道作用的改变与调控,有望实现微观和宏观的超声无创神经调控及神经网络层面的调控,这对于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治疗具有重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