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中文):快速热处理及相关技术开发与应用
报告人姓名:李俊 首席/教授级高工
报告时间:2015-04-10 09:00
报告地点: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日新楼410
报告人单位(中文):宝钢研究院冷轧产品研究所
报告内容简介:本报告主要讲述宝钢在快速热处理及相关技术开发及应用的进展及成果。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李俊教授的研发经历,重点讲先进高强钢柔性生产线的开发与应用,全面系统地对先进高强钢产品、工艺和装备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包括首创三种达到世界最高冷却速度的生产先进高强度薄带钢的快速冷却技术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首创一条柔性化的高强钢专用生产线、研发成功9大类27种先进高强钢新产品,其中冷轧和热镀锌Q&P钢与1180MPa级热镀锌超高强钢产品已先后实现全球首发。所开发的各种先进高强钢产品获得通用、日产、菲亚特、一汽等国内外著名汽车用户的认证认可,Q&P钢已大批量供一汽轿车使用,项目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多亿元,社会效益显著。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第二部分为简单介绍了在开发成功先进高强钢柔性生产线的基础上,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新一代节能高效连续热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报告重点讲快速热处理模拟实验设备和生产工艺、产品与核心装备开发进展情况。(报告之前会有兼职教授授证仪式)
报告人简介(中文):李俊教授于1994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994-2010年在宝钢冷轧厂工作,2010年后在宝钢研究院工作。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博导,技术岗位先后为宝钢冷轧厂连退技术主管、宝钢股份首席工程师、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连退\热镀锌中试机组核心技术研究科研大项目经理、冷轧后处理“金苹果”团队负责人。兼任东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硕导;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第4-6届冷轧板带学术委员会委员;任《宝钢技术》、《世界钢铁》、《宝钢技术研究》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宝山区科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冶金科技特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上海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称号。负责或参加的科研及工程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10项,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38件,发表论文80篇左右。为国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约80亿元。
备注:专题报告内容对材料工程系各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在读研究生及一线教师的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欢迎广大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