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京剧的式微反观“样板戏”在艺术上的成功

2015.05.11

投稿:罗清池部门:上海电影学院浏览次数:

活动信息

时间: 2015年05月15日 18:00

地点: 延长校区3教二楼谢晋剧场

题目:从传统京剧的式微反观样板戏在艺术上的成功

主讲人韩秋月

时间:201551518:00

地点:延长校区3教二楼谢晋剧场

 

主讲人简介:

天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艺术传媒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史和戏剧艺术。

科研成果:专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代诗歌赏析》;文学创作《秋月杂文集——一个故事,两种婚姻》;论文《负面的背后——对赵本山小品中负面因子产生的文化因素分析》、《杜十娘悲剧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分析》、《中国古代宗教剧对宗教精神悖逆的原因探析》、《从传统京剧的式微反观样板戏在艺术上的成功》等。

 

报告思路:上个世纪60-70年代,所谓的革命样板戏风靡一时,到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滑稽的地步。随着1976年四人帮的粉碎,革命样板戏一度销声匿迹了。但是,与样板戏同时诞生的文革时期的其他所谓文艺作品。如小说、歌曲、诗歌等等,在销声匿迹之后再也没有崛起,可是样板戏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进入21世纪之后,一些文艺团体又开始片段性的演出样板戏,一些晚会上也出现了样板戏的唱段,而且颇受欢迎。北京京剧团原班人马上演的《红灯记》,更是达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甚至在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台湾,《红灯记》也先后三次上演。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学艺术与社会、与政治难解难分——这不假,但是,真正在艺术上优秀的作品,是完全可以脱离当时的政治背景而存留下来的,样板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样板戏在艺术上的成功,实际上为我们指出一条改革传统京剧的方向,我们如果能够抛开它的政治因素,静下心来研究样板戏在艺术上的成功,应该为当今传统京剧的衰落找出一条明确的道路,挽救当今传统京剧衰微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