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硒化合物在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

2015.08.22

投稿:孙延枫部门: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浏览次数:

活动信息

时间: 2015年08月24日 10:00

地点: 校本部E楼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201室

报告题目:有机硒化合物在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报告人:朱健(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时间:2015年8月24日10:00
报告地点:校本部E楼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201室
报告简介:
硒和氧、硫、碲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主族,称为氧族元素。它们的化合物作为调控试剂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LRP)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硫代羰基化合物可用作RAFT试剂,碲醚可用于有机碲化合物调控的活性聚合。然而,有机硒化合物在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研究近似空白。硒原子比硫原子具有更多的外层电子,特别是其具有空的d轨道,赋予其在自由基反应中比硫具备更大的调节范围,因此,有机硒化合物很有可能成为高效调控剂用于“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中。同时,有机硒基团显示出独特的生物活性,也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我们开展了有机硒化合物在LRP的应用研究,对有机硒化合物结构与其在LRP中的调控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对有机硒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发展了多种新型有机硒化合物调控的LRP聚合体系。进一步的基于含硒聚合物,发展了相应的高效改性方法,用于构建响应性聚合物材料。
报告人简介:朱健,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学历及学术经历:分别于1995,1998和2004年在苏州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留校任教。2002-2003年,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究;2006-2007和2009-2010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厅项目各一项,主持企业横向项目4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省部级项目。获苏州大学苏鑫科研奖(2008,独立),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第三)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第三)。先后在Macromolecule,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Polymer Chemistry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40多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8项。
研究领域:有机硒调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可塑性弹性体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材料表面聚合物改性、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等。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