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新人”高校行系列学术讲演(2015)
讲演主题:为何人工智能的研究需要哲学的参与?
讲演时间:10月16日(周五)13:00
讲演地点:上海大学校本部行政楼报告厅(上大路99号)
演讲人简介:徐英瑾,2004年6月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专长为人工智能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曾在意大利与美国各自进修一年(在美国是以Templeton Fellow的身份在圣母大学哲学系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他在这五年中(以及稍早的一些时候)累计获得两次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一次),以及二次全国高等院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二等奖,2015年)。在2009年他被上海市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东方学社评为“上海十大社科新人”,这是当年上海哲学界唯一入选者。首席专家也是上海哲学界最早的“社科新人”。同时,他至今依然是上海哲学界目前唯一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得者(2006年获奖)。获奖的论文《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8万字)是汉语哲学界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专门讨论维特根斯坦从其早期立场转向晚期立场之转型过程的专著。其75万字的著作《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与人工智能科学之间的对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目前徐英瑾还任中国知识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主办:上海东方青年学社
承办:上海大学人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