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土嘉绒人的家屋与社会组织谈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描述

2016.06.14

投稿:徐芬芳部门:社会学院浏览次数:

活动信息

时间: 2016年06月15日 14:00

地点: 校本部B106室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系列讲座

2016年第28讲 总第434讲

题目:从四土嘉绒人的家屋与社会组织谈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描述

报告人: 王廷宇

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博士生候选人

主持人:张江华

      社会学院教授

时间:2016年6月15日(星期三) 14:00

地点:校本部B106

内容简介:

嘉绒人居住在四川西北与青藏高原交界的地区,历史上与帝国或国家的互动比较频繁,清代乾隆后期以后尤为如此。其中四土地区的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地区,逐渐变成嘉绒语与汉语的双语地区,卓克基人的亲属称谓随之也变成双语系统。另一方面,嘉绒人家屋制度构成了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可以对涂尔干建立的以世袭(lineage)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研究典范进行反思。列维-施特劳斯曾提出“家屋”作为社会单位社会组织的研究典范。卓克基人的家屋与社会组织的多语言特色,可以用来进一步扩充列维-施特劳斯的“家屋”理论,思考人类社会是否可以不依赖单系法则结群。在民族志描写上,可以发现文化典型及文化标签化的办法无法很好的描述嘉绒人社会,这就促使我们探讨新的民族志描述方法。

报告人简介:

现为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2016-17年Fulbright 基金会博士论文研究奖助获得者。

本科毕于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由于期间接触民族音乐学,对文化与社会产生兴趣,考入台湾清华大学学习人类学。硕博期间研究持续关注四川马尔康县嘉绒人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与专长为亲属与社会组织,语言人类学,土司与区域历史。曾出版“The House, the State and Changes: The Modernity of Sichuan rGyalrong Tibetans”等多篇论文。

信息发布:http://www.sei.shu.edu.cn/ 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网站

********************************************************

中国.上海.上大路99号B419 邮编: 200444

B419.(Shanghai University),99 Shangda Rd.,

 
 
 

Shanghai, P. R. China, 200444

联系人:徐芬芳

联系电话:021-66135205

电子邮件:xufenfang2008@163.com

*******************************************************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Shangha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