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结对”是人才学院学员帮助身边同学、增强责任意识、践行校训精神的重要平台。从一期到七期,学员与一位或多位身边学业困难的同学结对,通过日常的沟通交流、学习辅导,在帮助结对同学提高成绩的同时培养自身责任感。
在以往六届学员结对的近500名同学中,79%的结对同学的成绩得到普遍提高;也有不少同学避免了挂科,甚至摆脱了试读警告。在此基础上,七期学员不断探索“学风结对”多元途径、借助各种载体,努力与结对学员共同进步。
打开心扉,让我们成为朋友
学员们在进入人才学院之初,便对自我优势学科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向辅导员咨询,确定结对同学。但如何能让结对同学敞开心扉,取得彼此间的理解信任,成为学员首先面临的问题。“她就是我的同班同学,大家自尊心都很强,我怎么好意思说:让我来帮你吧。”因此,学员们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润物细无声”的走进结对同学,先从做朋友开始。
“在结对过程中,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我们不是强与弱的配对,而是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真诚交流。”学员昌颜利如是说。因此,结对伊始,学员以找寻彼此共同兴趣爱好为突破口,通过邀请参加各类活动、加强平时交流分享、注重日常生活关心等方式,增进双方的了解,建立彼此的信任,使结对同学不把结对当成一种形式,而是能真正的参与其中。
“从一开始他见了我总是低着头,到后来他会带着他的同学和我一起聊困惑,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学员田晴如是说。线上人人、QQ、微信等即时答疑解惑;线下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宿舍等多个平台的面对面交流互动;科学选课、高效学习、有效复习、课外拓展等丰富内容的分享都贯穿在整个学风结对的内容中,学员们结合自身特点履行着“小导师”的职责。
互动交流,一起探寻学习方法
在结对过程中,学员们发现结对同学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只是或因一时忽视学习或因未找到科学方法而导致成绩下降。因此帮助结对同学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学员们努力的方向。
学员们通过对结对同学学习情况的分析确定“定制式”的结对计划,结对指导方式、每周指导频率等内容也在结对计划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学员薛佳磊通过分步解析自己所运用的高效单词记忆法和巧妙的语法讲解法,帮助结对同学提升了英语学习能力。学员赵青松则通过共同购置复习试卷,以“竞争”方式提高复习效果,帮助结对同学打牢学习基础。学员董鹏制定“复习公约”,与结对同学“约法三章”;并制定考试复习期间的“七不准”,科学地监督结对计划的执行:不准一边听歌一边看书;不准对每一个结论的推出含含糊糊;不准在学习中投机取巧…,结对同学的绩点从2.8提升到了3.6。与学员唐一芝结对的同学实现了绩点从2.7到4.0的巨大突破,从复习资料的搜集到学习方法的总结;从失败时的鼓励到成功时的分享,朋辈间的友谊也在交流中升华。
学员戴若凌学业非常优秀,也一直坚持帮助身边同学,道出了帮助同学进步的真谛:“首先要帮助他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比如上课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以巩固所学内容,这比在考前再一遍遍讲解要有效的多;再者是对待他们的疑问,应从知识点上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而不仅仅是告知某题目的解题方法,要帮助他们举一反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第三,要帮助他们合理规划好学习时间,不要平时无所事事,到了考试时才开始拼命复习,打疲劳战。”
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从“单调”的学习变为“快乐”的学习;从“个体”的学习变为“合作”的学习…正如结对同学、中欧学院11级本科生李同学所说,“通过结对,我不仅在学长的帮助下得到了学习成绩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增强了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学会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真的很重要”。
共同进步,成长路上你我并肩
从一对一自主结对同学的确定到具体结对计划的制定;从多元交流平台的建构到定期的信息反馈交流;从科学学习方法的讨论到考前针对性的复习指导…在结对过程中,学员们同样在帮助他人中提升了自己,感受到了共同成长的快乐。
“与其说是帮助他学习进步不如说是我们俩互相督促,一起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周末早早起床,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去自习教室,这都成了我俩见面的最主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都比自己学习的时认真,因为总是有一种责任感在督促着我,不能把时间浪费。同时,一年间,我们分别阅读了有十来本书籍,涉及的内容也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方面。”学员吴柯儒在感想中这样写到。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她捧着两道很重要的题目过来让我解答,然而“久疏战阵”的我已经把具体公式忘了,场面让我很尴尬。当天晚上回去,我立刻就找回本科的资料进行复习,第二天用多种解法给她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唤醒了本科时我苦读物理化学的状态——‘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因此,辅导她的过程中,我也在各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提高。”研究生学员彭振桓在结对记录中写到。
“通过学风结对,我深刻体会到交流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重要性。当一个个想法发生碰撞时,我们获得的不仅仅只是想法,甚至会是影响一生的理念。建筑是一种修行,相信在更多修行者的相依相伴下,我们在建筑的求学之路会越走越远。”学员卢紫荷在感想中这样写到。
学员们一致认为“结对,不只是一年的时光。在漫漫求学路上,在充满挑战的学习生活中,会与身边同学一直携手同行,克服每一个困难、感悟青春的意义,收获人生的精彩。”。学员们将继续发挥主人翁意识,带着对“取法乎上”院训精神和“先忧后乐”校训精神的思索,和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校团委、人才学院赵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