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上海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学术节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开幕。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明红,校长助理、研究生工作党委书记、研究生院副院长李伟,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志宏,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林海霞,教务处常务副处长陈方泉,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处长毛建华,研究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凌长臣、陆甦颖等出席开幕式。同时参加此次学术节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0余所兄弟院校的研究生代表们以及我校各学院研究生。
学术节作为研究生“三大节”之一,是我校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本届学术节的主题是“新·思·享”,力求通过各项学术活动的举办,助推我校研究生开拓创新思维(Creating)、探索学术精义(Thinking)、分享成果收获(Sharing)。通过学术交流,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协作,增进师生之间的对话,浓郁校园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
开幕式上,上海大学第29届研究生联合会主席张鹏介绍了本届学术节的筹备情况。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副主席、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联合会主席许晨致贺词,他代表兄弟院校对上海大学研究生学术节的开幕表示祝贺,并对学术节为上大学子搭建的专业知识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平台给予赞赏。
校长助理、研究生工作党委书记、研究生院副院长李伟致开幕辞,并宣布第十二届学术节正式开幕。李老师与在场研究生一起回顾研究生学术节的历史,指出学术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活动时间持续长、覆盖面广,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希望广大研究生珍惜机遇,在学术节的平台上展示和完善自我。
随后,在校新生代表、优秀学长代表以及导师代表分别从“学术道路上的困惑”、“学术道路上的收获”和“在学术道路上如何前进”三个方面,作“我的学术之路”主题演讲。
机自学院2013级研究生吕骁翼作第一讲“学术道路上的困惑”。为什么要做学术?这是同学们都会心存的疑问,吕同学从最初想法: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给心爱的人更好的生活,到如今的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他感到自己成熟了。同时他呼吁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术节的活动,学术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自身素质、学习专业知识的难得机会,而且搭建了一个培养科研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陈玺教授作第二讲“学术道路上的收获”。他曾经是一名上大学子,也是2005年上海市学联副主席、上海大学研究生会主席。演讲中,他以一位学长的身份,从求学、科研、学生工作等多角度,传授自身经验。在讲述自己的学生生涯时,他回忆了曾经坚持每天起床后都要浏览核心期刊,查看研究领域最新动向。他告诫广大研究生同学要有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前沿的高度,关注国际科学进展,鼓励大家培养兴趣、创新思维,养成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科学素养。听了陈老师的演讲,同学们脸上都露出无比佩服的神情。科研和学生工作两不耽误,陈老师获得的累累硕果离不开他在学术道路上的主动求索精神,是所有学弟学妹们学习的榜样。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明红教授作第三讲“在学术道路上如何前进”。吴校长通过自己的求学经历和科研历程,展示了科研道路上的酸甜苦辣,更分享了带领团队所取得的众多优秀成果。吴校长以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光环之下是一路走来的艰辛,起步的条件很艰苦、很难。“学术之路,其苦无穷,其乐无穷,只要能坚持,一定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希望研究生同学们抓住学术节的机会和平台,锻炼自己、发展自己。”吴校长的谆谆教诲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研究生,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交流环节,研究生同学踊跃发言。当有研究生表示通过入校后的学习感到自己不适合走学术之路时,吴校长回答道,不论走不走学术之路,在研究生期间都要主动学习,将学术知识和社会需求二者有机结合,提升自我,总会有所收获。对于同学们在学术科研中的困惑,吴校长强调,学术之路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兴趣,有兴趣才能推动内部的潜能;二是坚持,学术科研需要坚持不断的艰辛付出与探索;三是积极参加社会工作,通过协同工作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做到这三点,学术之路一定能够灿烂。吴校长亲切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不凡的道理,让同学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本届学术节将历时两个月,期间将开展“师说”名师讲坛、“正言杯”辩论赛、“泮池言学”研究生讲坛、“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比等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研究生工作党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