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16日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组具体组织的的第一期“超级大课堂——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超级大课堂”)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二号楼学海厅举行。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教育部社科司教学处处长陈矛,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潜涛、刘建军,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忠军,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胡宝国,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磊,《时事报告》杂志社总编辑曹勃亚,《思想理论教育》杂志常务副主编曹宁华以及辽宁、山东、湖南、广东、重庆、江苏等省教育厅领导和来自上海市各高校的近两百名师生与会。
首期“超级大课堂”共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四所高校选派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团队参加,每个团队方阵均有一名“基础”课教研室主任、一名辅导员、一名随堂学生、一名其他学科领域教师、两名思政理论课教师等共6人组成。上海大学文科处副处长朱承、复旦大学思政课教师陈果担任首期“超级大课堂”的主持人。
“超级大课堂”的学生问题征集来自全市高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生,首期征集最终选用的问题来自上海大学本科生提出的“为什么大学生要有理想信念,做一个平凡人就是胸无大志吗”这一话题。当晚的四支团队围绕这一问题,通过“课堂好声音”、“问题面对面”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多方面的回应和热烈的互动讨论。现场观摩的师生也对不同方阵进行了提问、质疑,将讨论气氛引向高潮。在四个团队展示交流完毕,还由现场的专家、师生投票评选了自己心目中的超级团队,最终由施索华、刘西拉、陈洁琦、汪雨申、凌惠、底弯弯6人组成的上海交通大学团队脱颖而出,被评为本期活动的“超级团队”。
吴潜涛对活动进行总结点评。高德毅为“超级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团队颁发奖杯。徐艳国发表讲话,充分肯定了上海市这一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
“超级大课堂”是上海市教委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和学术性有机统一而推出的教学改革项目。目标是通过选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组织不同背景人士共同研究、讨论、碰撞,逐步形成共识,以问题聚焦实对实、教师准备背靠背、现场陈述面对面、观点交锋点对点、成长育人手拉手的活动方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理论热点和现实话题,积极回应学生疑惑,打造教师队伍培养平台,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