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上大,让爱回家”是学生社区管理部于2004年发起的一项慈善活动。截至2012年底,“感动上大,让爱回家”共募集1223493.35元善款,12571名困难学生接收到回家路费与家人团聚。此活动不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了和谐校园“家”一样的温暖,师生之间“亲人”一样的关怀。更让许多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奉献和承担,体会到了关爱他人的快乐与幸福。
2004年:感动缘起
在学生社区,有一些学生从来不回家过年,不是因为不想家,而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那张并不昂贵的车票。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学生社区自管会的学生在2004年底自发组织了“省下一杯饮料,献出一份爱心”活动,在全校本科生中为外地困难学生募捐回家路费,整个活动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当年就募集全校学生和社区员工捐款4万元,381位贫困生带着上大同学的爱心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2005年:感动拓展
2005年年底,社区管理部在宝山、嘉定、延长三个区域同时开展为困难学生募捐回家路费活动,各个楼幢设立“爱心箱”,布置爱心板报和标语,营造了构建和谐社区,帮困助学,励志奋进,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研究生也加入此次捐款队伍。副校长叶志明得知后,对此项工作大力赞赏,也慷慨解囊捐出500元钱。那一年的募捐活动产生良好效果,仅校本部就募捐款超过5万余元。当年有407位学生得以在春节与家人团圆。
2006年:感动升华
2006年募捐活动中,许多学生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影视学院研究生陶文文毫不犹豫地捐出2000元奖学金;身为上海大学学子的解放军同志李耕,在结对活动中主动要求资助一位来自井冈山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美术学院研究生宋聚超自己经济并不宽裕,还毅然捐献200元……在爱的力量下,三个校区为期一个月的慈善募捐掀起阵阵爱心热潮,募集善款超11万元。
每个参与募捐的人,都被贴上印有“感动上大、让爱回家”的“爱心Logo”,当人群中贴有“爱心Logo”的师生渐渐增多时,冬日的上大校园充满爱的暖意,那些祝福语和一张张贴纸更成为感动上大爱的见证。
轰轰烈烈的“爱心传递”接力跑在校园中将爱心传递,三个校区的众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把千万人的爱心化为声势浩大的爱心接力。沿途爱的力量感染着上大各校区,参加爱心传递的学生用炽热的爱心温暖着冬季的上大。旗帜在大家手中传递,沿途中,当同学们将一张张“爱心Logo”贴纸贴满旗帜,爱心在整个传递过程中也得到了升华。
2007年:感动延续
2007年,“感动上大,让爱回家”走进第四年,爱已成为上大冬日最美的延续。爱心募捐、爱心物品发放、爱心书画和手工艺品义卖及慈善爱心大使选拔等系列活动。在爱心书画和手工艺品义卖环节,一批有书画专长的学生毫不犹豫地捐出个人书画作品,很多同学精心制作十字绣、钱包、挂件等各类手工艺品,用于义卖。在义卖现场,很多老师和同学纷纷慷慨解囊,购买各类义卖品,一些留学生和外教也加入其中。
一批在慈善募捐、关爱同学、志愿服务、义务支教、阳光助残、奉献社会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当选为2007年“感动上大,让爱回家”慈善爱心大使。
2008年:感动中国
面对猝然而至的2008年“5.12” 汶川大地震巨大灾难,面对罹难的数万同胞,我校师生员工心系灾区,用一片爱心和真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人民捐款达207万余元。这一年也正是感动上大走过的第五个年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真情故事感动着每一位参加感动五年慈善晚会的师生,晚会上,颁发了一个特别的感动五年爱心集体奖,获奖的是上海大学全体师生:有你、有我、有他。
2009年:传递力量
在“感动上大,让爱回家”的爱心义演、爱心义卖、爱心黑板报、爱心旗帜传递等活动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忙碌的身影,他们中有90后的新生、80后毕业班或研一、研二的学生,还有70后博士生,他们的身影构成一抹爱的红色,在冬日的上大校园传递关爱,传递力量。
2010年: 爱在延续
“爱是要传递的,大家帮助了我,让我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吧。”这是年度上海大学“感动上大人物”王励波同学躺在瑞金医院病床上对他父母讲出的肺腑之言。当他从手机里看到学校正举办“感动上大,让我回家”捐款活动信息时,当机立断决定要捐出500元奖学金。躺在医院接受化疗的他无法完成捐助,就打电话委托同学帮他完成这个心愿。——“不论是被帮助,还是去帮助别人,我们都为这份爱而骄傲。”
王励波生病时,无数上大学子也伸出援手,而他,也用同样的爱,回馈同学,回馈上大,这一年的冬天,爱在上大校园传递、延续。
2011年:人人慈善
2011年,“感动上大 让爱回家”已经成为冬日上大校园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它所提出的“省下一杯饮料奉献一份爱心”、“一元一心”“奉献爱心 收获成长”等口号,倡导同学们哪怕是一元的帮助,几小时的义工服务,都可以汇成一条爱心大河的慈善理念,已经在上大校园传播。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良好氛围正在上大校园形成。
2012年 :感动 感悟 感恩
我们因感动而感悟,因感悟而学会感恩。2012年,单沁沁女士,一位上大学生的家长。她通过爱心屋开始资助4名上大学生;88岁高龄的马万良老先生向爱心屋捐助了12000元善款;美院学生俞佳丽, 2012年再次为爱心屋捐出2万元。让我们将这种爱在我们的校园中传递,以感染更多人帮助更多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会感恩,让感动、感恩、感悟永远飘扬在上大校园。
2013年 :爱 十年
2013年冬日已来临,“感动上大 让爱回家”也走来了第10年。10年来,有无数感动你我、感动上大的个人与团队用他们的爱温暖着一个个冬日;10年来无数的上大师生为感动上大奉献着最温暖的言语,最真切的行动,最真挚的爱心。十年爱,爱十年,感动十年,感谢有你。2013年感动上大期待你的参与。
上大师生的心声:
——“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你付出的越多,你收获的快乐就越多。“爱”是一件很强大的事情,你献出的越多,你得到的爱会更多。
——“感动不是刻意的,感动不是能随随便便挂在嘴上的,感动需要每个人真心的付出,细细的体会,或者可以说感动是一种氛围,一种能动人心弦的氛围。”
——“我也曾受到过帮助,是众多接受爱心的学子之一,现在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予同样需要帮助的同学以一点点的支撑,很开心。”
——“为困难学生捐款不仅让同学能顺利回家,而且还让远来上海的同学感到上海是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上海大学更象一个处处充满爱的家庭。”
——“作为在外地求学的学生,这几年我都经历了春运,看到许多人都没有座位,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学校对我的帮助。新年就要来临,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愿好心的人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孤独的人,让他们感觉到不是同情而是尊重与关爱,让他们终于又一次可以卸掉负担中小小的一部分,让他们把我们的爱带回家。”
——“的确,放弃一次玩或少买杯饮料算不了什么,然而这份心意让我,也让大家觉得暖暖的。”
——“大学时有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支持和关爱,因为这些,所以我现在也要坚强的面对,做一个勇敢的人。”
——爱心就是把心用在行动上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做了,我们很开心。
——来到上大就不断地感到阵阵暖流。“感动上大,让爱回家”感动着我们,把一份份爱传递到同学手中。小小的爱,大大的感动,让爱包围上大,让上大充满了爱!
——感动无处不在,只要你我用心发现,这些小小的感动汇聚起来,就感动了他人。有了感动,就有了微笑,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