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2013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3-12-27投稿:关艳芳 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

        2013年12月23日,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工程院218会议室召开了2013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殷瑞钰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上海大学张捷宇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王新华教授、中信泰富谢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宝钢研究院杨健国家千人/首席研究员,东北大学朱苗勇教授、中科院过程所齐涛研究员、首钢京唐有限责任公司杨春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以及实验室的丁伟中教授、任忠鸣教授、洪新教授、鲁雄刚研究员、李麟教授、吴晓春教授、李谦教授参加了会议。

首先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学院院长张捷宇教授向学术委员会作了《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2013年)》,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承担的研究课题、实验室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主要实验装备和基础/中试基地的建设、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管理制度。报告还介绍了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随后,学术委员会成员各抒己见,踊跃发言,针对重点实验室今后发展方向和功能拓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和经验。讨论气氛热烈。

        经过认真讨论,学术委员会形成了以下意见:

1. 为了管理的便利,学术委员会一致同意将“上海市钢铁冶金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统一更名为“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

2. 重点实验室的五个研究方向(绿色高效冶金流程与技术研究、强磁场下金属材料制备基础研究、金属凝固过程研究、冶金物质微结构与冶金反应机理研究和高性能特殊钢铁材料研究)体现了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和长期积累,五个方向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在冶金界已有相当知名度。

3. 重点实验室瞄准了科学前沿和技术开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研究目标聚焦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和行业的技术进步,获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攻关和创新开拓方面的进展和突破给委员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4.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思考提出的二个新的研究目标契合了国家对关键材料和特色资源开发的急需,实验室也有相当的积累和基础。思考的落实需要重点实验室精心组织,动员核心科技人员将兴趣点聚焦到国家的重大需求上来。要充分认识到研究的难度,做好长期奋斗的打算,也要争取在一定时期内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5. 重点实验室要做好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二方面的工作,加强与行业的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的特长与优势,形成产学研共同发展、合作创新的新局面,立足于服务上海及周边地区,为冶金和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