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值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主办第七届“中美俄三边关系学术研讨会”之际,应公共外交研究院邀请,外交部原副部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上海大学名誉教授、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张德广先生和中国驻俄罗斯前陆海空武官、上海大学兼职教授王海运将军于4月9日上午访问上海大学,做客第三十三期“全球治理与公共外交”学术沙龙,开设题为“亚信会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题讲座。上海市外办政策法规研究处副处长杨志海、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问题研究中心杨成、复旦大学俄罗斯问题研究中心徐海燕、比利时根特大学戴勇斌,上海大学校长助理、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李伟,研究院副院长张丹华,出版社副总编辑焦桂平,全球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亚历山大·普拉什齐斯基以及来自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社区学院的数十名学生前来聆听,讲座由我校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恒龙主持。
张德广部长首先就“亚信会议”为主题进行报告,主要从亚信会议的背景、会议受到各方关注的原因、中国作为主席国的态度三方面进行剖析。
亚信会议在20余年的发展中克服重重压力,为亚洲地区安全事务和和平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亚信会议通过了包括《成员国相互关系指导原则》、《亚洲信任措施目录》在内的一系列文件,在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向正式的国际组织迈进了坚实的步伐。 张德广认为,亚信会议受到各方关注,与亚洲形势的发展不无相关。亚洲地区的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东北亚朝核问题、日本右倾化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周边热点问题充斥;领土争端、海洋权益争端、能源安全问题等难点问题交织;美国等大国在亚洲地区的利益博弈等诸多外界因素导致不稳定因素加剧。亚信会议应推动各方多做有利于化解地区矛盾的措施。
中国将担任2014年至2016年的亚信轮值主席国,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张德广认为,中国在保证组织上成功办会同时,更应大力宣传中国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型安全理念,塑造更加自信的外交姿态,通过和平手段有意识地推动解决亚洲安全事务,树立公正的国家安全形象。5月下旬即将举办的亚信峰会为包括上海大学在内的上海学界融入欧亚问题研究圈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随后,王海运将军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题发言,重点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自己的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的具体构想,其建设有利于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大合作、促进能源合作、促进西部大周边的和谐建设、促进新兴国家的发展。谈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王海运表示,“丝绸之路”是一条广义上的路,要相应习主席的号召,加强“五通”,以点带线、从线带面地进行区域大合作。必须秉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和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建成一条商贸互通和平友好之路,实现经济大合作的构想。在经济带的建设中,必须以沿途国家的需求为主要考虑因素,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实现从框架到具体内容的递进。
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有利与不利因素,如何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成为关键。王海运认为主要有六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更深一步探讨,建成符合现实的目标体系,广泛宣传;展开务实磋商,签订双边、多边协议;积极协调国内各主体的关系,调动积极性;树立诚实为民的企业形象;宏观上深入论证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解决办法;将我国西部打造成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
最后,张部长和王将军与在座学者进行了深入互动,并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做出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