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8日上午,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俄罗斯中亚问题专家许涛应邀做客第三十二期“全球治理与公共外交”学术沙龙,开设题为“亚信会议与中国国际战略”讲座。讲座由我校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张恒龙主持,校长助理、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李伟,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张丹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恩平,社科学院李华副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戴勇斌博士等出席讲座,来自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社区学院的二十余名学生前来聆听。
许涛先生曾担任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参赞,对目前的中亚局势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扎实的研究。针对即将在5月下旬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峰会),许涛主要从中国国际战略层面进行了解析。
许涛首先对亚信峰会的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成立亚信峰会这一多边论坛的倡议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2年10月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主要目的是要在亚洲大陆上建立起有效的、综合性的安全保障机制。中国将担任2014年至2016年的亚信轮值主席国,亚信机制面临“升级换代”,中国也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许涛认为,亚信会议之于中国的重要性主要有三点:从亚洲的局势变化而言,正面临中国崛起、亚洲成为全球最活跃发展地区后接踵而来的机遇和挑战、欧美大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等三大新特点。从三大变量出发,中国举办亚信峰会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从主导权而言,亚信峰会是除上海合作组织以外为数不多的、中国从早期参与筹划创建的机制之一,中国在亚信峰会机制的制定上占有一定的先机和主导优势。从发展空间而言,中国一贯的立场即是以和平的方式解除区域矛盾。亚信峰会聚焦亚洲安全问题,继而扩散至区域焦点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许涛主张中国以客观辩证的角度、务实的姿态开启亚信的合作及前景规划。他倡导通过开启对话,推动地区危机管控机制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同时在亚信的机制下简历学术平台,通过非官方的渠道,鼓励学者发声,献计献策。此外,亚信的关注重点则应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拓展深化,例如自然灾害等全球治理问题。借亚信峰会打造中国新型的亚洲安全观,为丝绸之路的建设铺桥搭路。
讲座后,在座师生与许涛研究院开展了进一步学术交流,就“俄罗斯与亚洲其他国家对亚信峰会的态度”、“亚信会议作为哈萨克斯坦对外战略的主要机制,与其整体外交战略规划的共通性”、“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美国家亚太战略野心”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次沙龙学术气氛浓郁,许涛研究员的来访提升了与会师生对亚洲安全局势和中国国家战略规划的全面认识,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的学术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