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25日下午2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浦兴祖教授做客上海大学人才学院,在教学楼J101报告厅带来了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作为中国在恢复政治学、行为学等学科后的第一批教学研究者之一,浦教授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以平实、凝练的语言为学员们详细阐述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道路,使学员们深刻了解了政治制度的发展道路及其现状。学员们在聆听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视野,深化了思考,更提高了政治素养。
“你们要独立思考,多提问题”
与以往讲座不同的是,讲座伊始,浦教授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展开。浦教授提出,学员们如果有疑问,可以在他讲座期间的任何时候与他探讨。“希望你们能够难住我”浦教授如是说。浦教授对真理与学术的自由极为推崇,他认为对做学问的人,尤其是在大学里做学术的学生们,不能太拘束——否则会限制独立思考的潜力,而限制了独立思考后往往会被带入愚昧,远离真理。浦教授说:“不在乎你们的问题有多犀利,你们只要问,我一定会回答。回答不了,我回去做好研究再给你回答。知识分子的价值不仅仅只是拥有很多的知识,更在于它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开拓思维。” 浦教授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与谦和开放的学术心态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视学院11级本科生曹欢欢在分享中说到“一位被学界称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代表的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没有期望大家全部认同他的观点,而是期待着不同的观点。所谓学术自由、所谓大家风范,我觉得浦教授在一开始就让我深有感触。”
“政改之路,如何改革”
随后,浦教授从“政改之路”和“如何深化”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浦教授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并提出“为什么中国政改之路开始得很早,但是成熟得却很晚”;“为什么政改之路亮点很多,问题也不少”等问题。教授言简意赅地将中国政改之路总结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转变政治职能、党政分开、“稳定”压倒一切。浦教授认为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非常重要,而在回答学员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的问题时,他解析到“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分开的。政府体制改革包含于政治体制改革,而政府体制改革又是最贴近经济体制改革的。”
在关于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上,浦教授结合十八大精神,分析当代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法和精神。他说“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大幅推进的当下,政治体制改革不容迟疑。无论改革落实有多少困难,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法学院12级本科生方佳薇感受到“听过浦教授的解析,我对政治体制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改革这个全面的系统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有可能影响改革的进程,而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推进,才能实现。”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形成批判的思维方式、独立的思考方式、发散的思考方式,而以独立思考的精神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学员们也将从每一点改变开始,为政治体制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校团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