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五月的鲜花绽放,当青春的旋律唱响,人才学院学员们以独特的方式为“五•四”这个特殊的节日写下祝福与梦想。无论是像平时一样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在图书馆静静的看一本书,在活动中尽情的释放自己的热情与能量;还是在遥远的西部继续支教的艰辛与快乐,或作为赴美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五•四”对于学员们来说,是一个纪念,更是一种投入与思索,一种青春的奋斗与拼搏。
青春之花 绽放五四
如何更好的传承“五•四”精神,理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深远意义,在这个五四,学员们通过“五四课堂”展开了不同维度的主题学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及在北京大学的讲话精神;聆听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市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主题团日活动上的讲座,观看《五月的鲜花--我们的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不同的学习形式,不仅使学员们对“五•四”形成了生动、立体的再认识,更使学员们对“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身体力行大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人生一定要有梦,青年人要把个人的梦想,同国家、民族发展的梦想有机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去实现梦想,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形成了系统的认知与思索。
在开展主题学习的同时,学员们对如何践行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八期班长,计算机学院11级本科生赵帅分享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我们每一个青年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前进方向在哪里,而做一个勤奋踏实的人,一个懂礼明辨的人,一个笃实勤奋的人,渗透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时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期学员,通信学院10级本科生沈达分享到“韩正书记在讲座中对上海的解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城市,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专业学习与城市发展的对接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我们如何发挥建设的力量更是一门学问。学习专业是重要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做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青春不息 奋斗不止
在现场互动讨论的同时,线上讨论也同步进行着。2013年,人才学院赴甘肃定西支教的两位学员也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对于责任的理解。五期学员,通信学院09级本科生陈黄超讲到“总书记的回信给所有在西部服务的志愿者们强而有力的激励,许多话引起了我们支教人的共鸣。从课桌到讲台,只是几步之遥,却磨练出青春的责任;从东部到西部,虽有千尺距离,但联通着青春的梦想。一年来,我们收获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一帮热情的老乡,更爱上了大西北的土地。在这里,我们经常为一个学生的学习退步而烦恼,为一个老乡的热情关心而感动。我们尝遍老师的酸甜苦辣,村名的起早贪黑,学生的纯真无邪,父母的望子成龙。一年来,我们体会到为人师表,耕耘不易,也体会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时间很快,我们的服务期即将结束,但志愿精神却永远不会到期。就如总书记说的那样,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我们青年都要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六期学员,数码学院09级本科生黄怡青分享到“其实很多知道我来支教的人,问得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支教苦不苦?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困苦应该是来源于精神之上的感受,如果精神上不觉得苦,那么物质上的一些缺憾是谈不上苦的。还有两个多月就要回上海了,其实很多时候,会希望时间过得慢点再慢一点,和这些纯朴的娃娃们在一起很开心,很纯粹,这一年真的很充实,个人价值和能力都得到了肯定,年轻的时候,宽度比深度重要,感谢、感恩这一年,它是我的人生中最为值得记忆的一年。”
今年,人才学院三名学员将接过西部支教的接力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年八月,我们将启程赴西部支教,做好一名老师,传播知识,传递梦想,就是我们的责任。”六期学员,经济学院10级本科生刘欣分享到。
践行青春梦想有的方式不同,但踏实奋斗的精神却是相同的。唯有怀抱梦想,努力进取才能不断追求卓越。在这个五四,六期学员黄怡青被评为了2013年“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七期学员邹韵获得了“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她们是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学员们学习的榜样,也是前行路上的同伴。带着这份思索与沉淀,学员们将继续不断努力,用青春之梦筑起中国梦。
校团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