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都要有校园安全的责任意识”

发布时间:2014-05-16投稿:罗清池 部门:上海电影学院 浏览次数:

鲁雄刚,1969年1月出生,四川达州人,冶金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思政、离退休、稳定、保卫、安全生产、信访、社区学院等工作

       “发案率确实大大下降,但自行车的偷盗案件仍然是一个校园的顽疾”。 4月26日,在一名中欧学院学生因自行车失窃向校长信箱写信反映校园安全问题后不久,分管校园保卫工作的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鲁雄刚教授在回信中这样写到。一封写给校长的信,引起了上大学生们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关注,也发出了一些质疑。《传媒新观察》记者找到写信的当事人,了解到学校已及时回复,并正面回应了校园安全问题。由于学校与同学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学校做了什么同学们往往不清楚,而同学们有怎样的疑问学校也不太了解。为了使双方有更好的沟通,传新记者通过邮件,就校园安全问题约访鲁雄刚教授,第二天他就欣然接受了。

5月9日上午,传新记者在鲁雄刚书记办公室完成了专访。鲁书记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人,一进门他先给传新记者倒了两杯茶,并递给传新记者他为这次采访准备的资料。整个采访过程很愉快。鲁书记对我们的问题非常熟悉,一个小时内说了一万多字,每一句都是他对校园安全的考虑。

 

传新:2009年,上海大学共青团委员会进行了一项名为《关于校园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的调查。其中,“关于我校及其周边环境安全状况的调查分析”一题发现:近37.3% 的同学认为是比较安全乃至非常安全,40.7%的同学认为一般。可见,我校及其周边的安全的状况是较为理想的,但由于周边外来人口过于集中,宿舍区建于学校外部,车辆停放不规范等一系列原因导致部分同学认为周边环境是不安全的。五年来,校方在校园安全问题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

鲁:整理总结一下主要是八点:第一,加强与宝山区以及大场镇有关部门的合作,在北门交通黑车整治、西门摊贩占道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治理,情况大有改观。

第二,学校自主开发了外来人口管理系统,对在校的外来人员发放校园出入一卡通,并开发了门卫管理系统,对晚11点以后进入校园人员及白天抽查外来进校人员刷卡登记。

第三,针对食堂偷盗情况,采取餐厅安装视频监控、用餐高峰期餐厅巡逻的办法,使得餐厅案发率下降95%以上。

第四,针对球场发案率高的情况,与体育中心合作进行封闭式管理,加装视频监控、门口刷卡登记,使球场案发率下降90%以上。

第五,针对校内车速威胁交通安全的情况,在校园内大量安装道路减速带,整治无牌无证及大功率摩托车,并在延长校区实施了对外来车辆停车收费,有效改善了校内交通安全环境。

第六,三个校区校内校门全改造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宝山校区内主干道全部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东区道路即新建大楼全部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几年里在技防上学校花费600多万新装、调整、更换技防设备,学校保卫处、公安机关利用视频监控抓获犯罪人员几十名,取得较好成果。

第七,在高校中率先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安全逃生与避险》),系统地进行安全方面教育,对个人全方位的安全防范,在通过案例的教训、防范方式方法技巧等示范教育下得到全面的提高,选课学生反响强烈,课程满意度很高。

第八,每年一到两次下学生宿舍发放安全提示并进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

总体上,上海大学校内案发率在逐年下降,相信在每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的情况下,在学校技防等措施得到加强情况下,校园安全将会越来越好。

 

传新:学生自行车被盗问题一直是校园安全的顽疾,据我们在武保处了解的数据,虽然2013年学校的失窃案件数量相较往年已经下降了不少,但毕竟对于学生而言每一次遭窃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学校准备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又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配合? 

鲁:自行车失窃在大学校园里一直就是一个难以根除的顽疾,我在上大学时,也曾经丢了3辆自行车。为什么自行车偷盗这么严重?文保难以立案。一辆自行车的价值150—200元,而要一千块钱以上才立案。当然,对每一个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说,损失却是昂贵的。所以学生丢了东西他很着急,但是从治安条例来说,警察也没太多的有效办法。抓进去的偷车贼关上两天他就放出来了。我们现在是看到惯犯就禁止他入校。

我们一直说到的技防,你们可以看到我们学校前面所做的八项内容中,我们在技防上面已有了很多的投入。现在学校这几年的技防投入了600多万。但是这种技防,就像我回复那个中欧同学来信的时候,我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目前,保卫处正与有关科技部门接触,研究校园自行车管理和自行车防盗设备,但单凭技术的防范,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一直希望每个同学也是一个责任主体。想象一下,我们的保卫干部总共只有三百人,虽然这三百人的比例也已经不低了(所有校区)。但四万多学生,你可以去平均一下。学校现在也定期走近社区与同学们中进行宣传,有时候到同学们宿舍中来,发现同学却不太在意。因为认为不会发生的,认为离他很远。有时候潜在的危险就在身边。我觉得所有的一切,学生自身要有安全意识。这个安全意识,不是说学校在推卸,而是同学必须要学习和增长的能力,这也是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种生活技能。

 

传新除了以上您提到的技防,那您过去在这方面是否想过什么方法办法来解决单车偷盗的问题?

鲁:我曾经想过一件事,争取每年有200-300辆免费的校园自行车供同学们在校园内骑行,慢慢坚持两三年,校园内大概就有七八百辆自行车,把它们刷成统一颜色。假设ABCD这个楼间,我们就在C楼设有免费自行车停靠点,下课后可供无车的同学们使用。但是,我去询问同学,有没有谁来接受,包括管理会带来很多问题,包括自行车的后续修理怎么办?同学们是否会爱惜?使用过程出现的安全问题?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进出校园的自行车,进出校门时,在校门口就拿一张进出卡,要有进出卡,自行车才能有效进出校门。但是操作起来也有问题,上下课高峰期的时候,车就可能堆积在在门口,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武保处还曾经考虑在校门口安装电子敏感器,但马上就会涉及到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自行车上安装一个接收器,这个费用同学是否愿意出?

所以,每一个安全防范措施出台的后面都是要经费的支撑和大家的理解,我们也希望学校越来越好,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优质的服务。现实情况是:现在大量的多元化的需求和所提供资源的捉襟见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反复强调同学们自身的安全意识提升的重要性。

 

传新:最近我们看见学校就校园安全问题在许多方面做出了努力,比如畔池的改造,篮球场的摄像头安置和加强管理,以及外来摩托车(外卖车)不能进入宿舍区等等,但是安全措施的不断升级也可能会引起周边居民或者外卖人员与安保门卫的摩擦,比如最近就有同学反应称出现了外卖自行车强闯宿舍区的情况,门卫也称不少进出上大的行人不愿意在出入时进行登记,当遇到这类情况时,校方如何去保证制定下来的安保制度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

鲁:绝大多数人都能很好的配合,也有少数居民和送外卖的人员不够配合。遇到不配合的,也尽量说服教育,目前,对发生硬闯或发生冲突的,由保卫处或报警处置。为保证校园的整体安全,学生理应支持门卫的正常工作要求。

学校门口晚上检查你的身份证或学生证,多数同学会觉得很麻烦。美国二战纪念碑的前面有这样一句话:“Freedomisnot free”。如果翻译过来的话就是“民主(自由)不是免费的”,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你想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里,你一定要付出,首先就是要从自己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

 

传新:五月一日晚十二点左右,传新记者在美院后方的池塘发现有人偷钓,记者拨打武保处电话不到一分钟后,偷钓者就接到了一通电话然后丢弃钓具躲入美院的灌木丛。之后武保处来了一辆汽车和四五辆电动车,并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就对记者说已经处理好了并全部离开。如何监督武保处等校内安保部门公证执法?

鲁:从学校对保安职责的要求以及逻辑上来说,学生任何时间报案,我们的保卫处同志是一定会迅速赶来的。每次处理事情的时候,所有的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学校和学生的正常利益。我专门为这件事情去问过保卫处同志他们预防偷钓的的事情。必须承认一件事,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管理的一些瑕疵,它会因为管理人员个人的素质而放大。

当然,周边环境的变化,也要求学校保卫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与工作意识要加强。我们现在实际上正处于一种转型期,就是我前面说的,本身我们在购买专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校园里面的一个管理,他就是管住门口的,几个门口现在都管理的很好,里面的安全意识还是要靠我们。我们大多数的安保人员都是很认真的,但是,不排除个别人。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这支队伍如何建设?如何让我们的安保人员他们的意识,他们的文化,包括他们对大学的文化的理解会随着学校的发展而进步?我们很盼望优秀的研究生能够加入到学校的安保队伍中来。所以我们保卫处的人员对本身自我能力的一种提升,是很重要的。我相信这支队伍继续建设下去,我们一定会好。

 

 

传新据了解,近期电信诈骗成为校园安全事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面对许多新的犯罪手段,学校如何预防? 

鲁:学校加强防诈骗宣传力度,曾针对诈骗案件高发,武保处会同文保公安分局在三个校区进行大规模的反诈骗宣传活动。动员全校辅导员参加并与学生工作对接,起到了明显效果,近两个月诈骗案件大幅降低。

进入大学,已经是大家成为社会人的第一步了。大学不是一个保险箱,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一种社会人的意识,只要大家有这个意识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大学会越来越好。这是我一再和大家强调的观点:责任意识,这个责任不只是上海大学为了大家的安全,而是每个学生都要有校园安全的责任意识。也就是说,在维护个人自身安全的时候,要多去关心校园的整体安全并为它贡献每一个人的力量。

 

传新:上大被同学们称为“宝山人民公园”,周末有很多人到上大游玩,但也留下很多问题,比如垃圾乱扔,环卫阿姨接受传新记者采访时就介绍周末一天可以在一片草坪上清理出七八袋垃圾,而平时草地上几乎不会有垃圾。甚至有同学说看见外面的人随意大小便。对于这个问题,校方是否打算开展措施予以应对?

鲁:你们说这里是“宝山人民公园”,你注意到一个概念没有,大家在说这个话的时候,感觉自己和宝山离得很远,认为自己不是这里面的一份子,我们也是宝山人呀。上大经常收到的上海市民的表扬就是觉得我们学校给他们开放,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学校花了好多力量和周边宝山的大场镇的部门合作。我们和他们去建立很好的关系,让他们来帮我们一起构建一个和谐的周边校园环境。

帐篷的问题,其实我个人认为扎帐篷并没有坏处的,关键是这个帐篷扎完以后是否收拾干净?他走的时候,若不留一张纸片,这就是一个文明化的过程。我们上海大学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这就是我认为的。所以我就特别盼望,当我们的警察、保安去制止他们的时候,我们的同学们能够出来。假设能有另外一种社团,能够在校园里只服务星期六和星期天两天,并借这两天的机会去宣传上大,引导市民去维护学校环境。同时,我希望学生们不是站在一旁记录这些脏乱差,而是当我们的阿姨在打扫的时候,学生能帮助站出来制止不文明行为。如果我们的学生,真正认为他自己也是上大的一份子,换一个思路,就会来帮我们一起建设这个校园。

除了我们本身的这个安保队伍个人能力的提升,包括我们学生自身的防患意识的增强,包括学生保护自己的情况下能较好的角色的转变,他也是学校安全的一个保卫者,这样去看问题,引导大家都出一份力,很多问题都会不一样。也许你看到有人在钓鱼,如果你是五六个人,对方一个人,为什么不上去制止他?

 

传新:我们非常荣幸您能够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但同时,传新记者之前多次寻找有关部门试图就校园安全问题进行沟通时也遇到了不少阻力,武保处就要求我们出示由学院开出的采访证明后才愿意接受采访回答我们的问题。另外,不少失窃的同学也表示在报案后没有得到武保处积极有效的反馈。您认为学校的各部门如何与学生之间构筑起比较好的交流渠道?学生媒体又可以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鲁:我觉得保卫处是对的,学生进去采访,保卫处希望学院能开出采访证明,平和接受你的采访,我认为他们的程序是对的,包括行为规则,记者去采访任何峰会,它一定有一个严格的认证制度。保卫处没有拒绝你们,他希望你们开证明,然后按正常程序走。

关于反馈的问题,公安是有执法功能的,新的文保体系下,现在学校保卫处的执法功能是剥离的。所以我们保卫处更多的是一个信息的传达。他们平时提供一个安全的维护,所以说,一定要通知警方,包括保卫处来了之后一定要你到外面去报案,这不是说我们的保卫处同志推卸责任、没报案。

交流渠道的话,校长信箱。只要我收到了,我一定会回复,也一定要求保卫处了解情况,并给他们回复,到我这里的信我一定是有回复的。

我从你们这样一个采访,给我的反思是学生确实是有需求,确实我们学校的管理服务意识要增强,管理人员如果更好地给同学们解释,用更好的方法来跟同学们交流,那么同学们也可以理解。但是当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在面对同学的时候,当没有完全做到为学生服务的这种理念的时候,这样就容易形成对立。我觉得以后有机会我希望通过团委,通过你们,能和学校相关部门形成一个内在的运转模式,能够使得你们更容易去获得学校信息,并且通过你们用学生们喜闻乐见、所能接受的方式去发布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我觉得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能为你们做一些事情,学校愿意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