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第六届海派文化周开幕

发布时间:2014-07-01投稿:赵益民 部门:文学院 浏览次数:

       上海大学第六届海派文化周于6月30日下午开幕。文化周系列讲座第一场——《漫谈海派文化之美》在校本部J103室火热开讲。本场讲座由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教授主讲,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竺剑主持。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丽娜、辅导员崔海霞、兼职辅导员李嘉路、文学院12级、13级学生及来自校内外的海派文化爱好者一百五十余人参加,共同聆听李伦新教授娓娓而谈海派文化之美。

       在讲座现场,李伦新教授最新出版的散文体回忆录《船行有声》被整齐地摆放在门口,供参加讲座的听众免费领取。《船行有声》是李教授真实记录自己跌宕起伏而又丰富多彩的亲身经历和深切感受的最新力作,文笔平实洗练,却令人读后犹有回味。此次由李伦新教授向上海大学文学院慨赠200册,意在让上大师生能够通过阅读该书,了解作者几十年间的个人经历,进而了解几十年来祖国大地的历史变迁。

       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李伦新教授从上海这块地域的形成谈起,对上海的历史进行思辨性的陈述,并展开介绍上海人的衣、食、住、行,进而谈到海派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上海人。李伦新教授举了他的挚友、知名劳模包起帆刻苦钻研工艺改革、无私帮助身边工友的例子来说明上海人的勤劳和善良,并指出,谈海派文化不能离开上海人,海派文化之美,归根结底体现在上海人身上;美不分性别,不只看外表,更注重气质,注重内在素质,美在精神气概!李教授强调,从钱谷融先生提出的“文学是人学”出发,推而广之,可以发现“文化也是人化”,而海派文化之美,正体现在上海人的身上,体现在上海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特殊气质。

       讲座尾声,李伦新教授接过活动主办方递上的讲座海报,签名留念,并为许多听众手中的《船行有声》寄语、签名。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周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大学海尚社提供协力,是学校每年夏季学期的重要活动之一,至今已举办到第六届,曾邀请程乃珊、秦来来、杨剑龙、马尚龙、沈嘉禄、王唯铭、朱少伟等在海派文化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讲,向我校师生普及海派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今年的海派文化周,除首场讲座由我校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教授担任主讲外,之后还将请出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宏,浦东新区厅局级巡视员、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研究员邵煜栋,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等众多知名人士前来讲座。同时,今年的海派文化周将在去年设计的14条海派建筑外游寻访路线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并将组织学生组成“外游寻访考察队”,实地走访沪上具有海派特色的景观、建筑,撰写考察报告,培养其团队合作的能力与户外素质拓展的水平。

       相信在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及同学们的热情参与、积极走访中,今年的海派文化周活动将精彩纷呈,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