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九期教工党支部书记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05-25投稿:王金伟 部门:社会科学学部(筹) 浏览次数:


5月22日下午,由校组织人事部、党校主办,社会科学学部(筹)党委承办的上海大学第九期教工党支部书记沙龙在东区社科大楼208会议室举行来自全校各单位的教工党支部40余人参加了沙龙活动。本次沙龙主题为“党建与中心工作同推进,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社会科学学部党委副书记卢吉超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社会科学学部党委书记余洋对出席沙龙的支部书记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社会科学学部的基本概况,并作了题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主题报告。余洋书记从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谈起,对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出了六大着力点,即在加强政治领导、工作创新、选优配强支部班子、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团结服务群众、推进改革发展中,始终突出政治功能,发充分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社会科学学部党委工作实际,余洋书记重点介绍了社会科学学部党委提升组织力的实践探索,并具体介绍了社会科学学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党政联席会议重要作用,加强课堂意识形态责任制,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分享。

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立伟教授向大会作了题为“重温《共产党宣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报告。高老师从《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时代意义等方面,与参会人员一起重温了这部经典著作。从马克思、恩格斯人物介绍、《宣言》写作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宣言》的主要内容框架,高立伟教授娓娓道来。最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斗争与社会历史发展”、“共产主义运动与无产阶级自身及人类解放”等角度,介绍了《共产党宣言》跨越时代与国界的深远影响。他引用恩格斯所言提到,“不管这个宣言有多老,我们认为它永远值得一读”,并提出重温宣言、意义重大,关键是在学习领悟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社会科学学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党支部书记李晨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增强党支部凝聚力的一些做法。他从“想”和“做”两方面入手,结合支部书记的实际工作感受,他提到,一方面,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支部成员对党的理论要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要内化吸收再加工后,方可有效传递到学生中去。另一方面,内化于心更需外化于行,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四点,即“多跑腿、多动嘴、多积累、少推诿”。多跑腿就是遇到工作繁忙时,主动勇于承担,积极奉献;多动嘴就是支部成员间注重日常交流,在交流中彼此敞开心扉,强化组织凝聚力;多积累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老党员学习,不断成长进步;少推诿就是组织工作再繁重也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不找理由。李老师发言情真意切、贴近实际,也引起了在座支部书记们的共鸣。

文学院院办支部书记周薇老师分享了支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从观看十九大直播到支部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的系列讲话,从组织参观中共一大、中共四大会址并重温入党誓词到深入学习“邹碧华、黄大华、钟扬”先进模范榜样人物,周老师坦言,支部组织生活在文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地扎实有效、深入人心。此外,周老师介绍了文学院周志的编写历程,从2008年开始推出,直至推出微信版,目前已编写400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正是支部成员立足岗位、踏实奉献的生动写照,令在场人员由衷敬佩。

最后,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徐义圣以“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为题,分享了他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见解,结合自己承担的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首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进行学理界定,提出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力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方案,并对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在分析探讨了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他指出了新时代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实践路向,并从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社会号召力等几个方面深入阐发了自己的观点,报告主题鲜明,逻辑紧密,引发在座参会人员的思考。

本期沙龙有理论、有思考、有实践探索、有实务分享,给与会人员带来了层次丰富、内容充实的精神食粮。校组织人事部党委组织员胡瑜对社会科学学部党委成功承办此次沙龙表示感谢,沙龙收到了良好效果,希望通过沙龙继续为各基层支部书记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增强支部书记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刘翔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