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党的历史,践行“十九大精神”——上海大学法学院《十九大精神学习报告》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7-12-14投稿:陆瑶君 部门:法学院 浏览次数: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12月13日,法学院党委组织部分教师、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近70人前往陈云纪念馆进行了深入学习教育活动。

上午10时许,法学院师生一行抵达陈云纪念馆,并集聚报告厅进行共建签约仪式。上海大学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法学院党委书记吴仲钢,法学院纪检员、副院长许春明,法学院副院长芦雪峰,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卢欣,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陈麟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馆长王震凤,党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周伟锋,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室主任孔向阳,宣传教育部主管钱聪出席。仪式由陈云纪念馆宣传教育部副主任丛雪娇主持。

双方认为,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党风廉政教育基地,陈云纪念馆与高校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领域十分广泛,应更好地发挥陈云纪念馆在党的干部教育中的作用,弘扬陈云精神,传播红色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上大法学院又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学院,开展志愿服务有理念、有经验、有影响,对开展文化场馆志愿服务可借鉴。双方的合作共建有着很好的基础和前景。

签约仪式结束后,陈云纪念馆党委委员、陈列编研部主任房中向法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革命领袖人格风范》的报告。随后,在讲解员带领下,法学院师生参观了陈云生平业绩展、文物馆和陈云故居。

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图片照片,一篇篇弥足珍贵的文献手稿,一件件凝聚着对党和人民款款深情的实物,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珍贵文物史料,这些让老师与同学们深深感慨,陈云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经历,以及他在党和国家的关键时刻所做出的重要历史贡献,从中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发展的历程。尤其是文物馆中所陈列的陈云同志生前使用过的皮箱、留声机、琵琶、铅笔头、文房用具等各种大量生活实物,更是真实反映了陈云同志清廉自律、广学善思、爱好清雅的高尚情操,大家无不直观而真切地感受到陈云同志优良而朴素的作风。

陈云同志的崇高品德和伟大人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矗立在各族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而我们,作为新世纪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的一员,应牢记老一辈革命家的谆谆教诲,传承红色经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年轻的血液!

学习心得感想:

青年教师刘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一重要思想,该思想是他从长期实践和切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一务实思想在今后的科研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值得深入理解和学习。

15级研究生张松(中共党员):我颇为难忘的是陈云九十年人生轨迹中的几个细节。老前辈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恰与其讲求对他人奉献信念的极致——弥留之际决定将个人器官捐献作医学研究之用——形成了强烈感人的对比。陈云先生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为后学之人提供了高尚的范本。吾辈理当铭记先辈其事,砥砺自己奋进。

16级研究生彭美思(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陈云纪念馆,我对如何成为优秀的党员的认识又加深了一点。一方面我们作为一名法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法学知识,但同时也不能被书本束缚,要学会在思考中,在实践中学习。另一方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做事往往急功近利,忽视了认真踏实的重要性,包括在学术上一心追求所谓的名誉或者利益,而不愿静下心来认真钻研。陈云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16级研究生李平(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这次参观,我对陈云同志有了新的认识。我看到了一个信仰坚定、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勤于学习、忠于实践、大公无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老一辈共产党员。我们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把陈云同志的精神传承下去,方能不虚此行。

14级本科生李慧茹(预备党员):陈云同志终身学习的态度值得我学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不辍读写,坚持读书,深入研究哲学,同时也热爱评弹艺术,自学自唱,馆内展示了他读过的书籍和用过的琵琶。这令我深刻意识到,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必须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成为一个思想深邃而不失活泼的人,成为一个博学广识且兴趣广泛的人。

14级本科生宋盼茹(预备党员):作为预备党员的我深受感触,在工作中,应该学习陈云同志调查研究的务实精神,不空谈,不追名逐利;在生活中,学习陈云独特的养生之道,遇事沉着,处变不惊;一生为民,心中有大爱!

14级本科生姑丽米热(预备党员):我理解到陈云同志从80岁开始练习书法,尽管年事已高,但他练得特别认真、特别刻苦。这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讲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