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代表应邀参加乌议会选举观摩活动

发布时间:2014-12-25投稿:洪丹丹 部门: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 浏览次数:

       12月17日至22日,应乌兹别克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的邀请,来自50个国家和5个国际组织派出300多名观察员对12月21日乌议会选举进行监察。中国16位国际观察员由外交部、国内权威智库和主要高校研究机构代表组成,我校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李伟、副院长张丹华作为国际观察员参加此次活动。

       乌兹别克斯坦议会实行两院制。21日举行的是议会下院即立法院选举,本次选举产生150名下院议员,其中135名议员由各选区在多党制基础上选举产生,另外15名由“乌生态运动”全体大会直接推选。参加此次议会下院选举的共有4个政党和1个政治组织,即人民民主党、自由民主党、民族复兴民主党、公正社会民主党和乌生态运动,注册选民达2080万人(乌人口约3000万)。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一直致力于政治民主化改革,根据《宪法修正案》本届议会选举后乌政治体制将由“总统制”转为“总统-议会制”。 全国设135个选区,平均每个选区选民15.4万人。每个选区设70个投票站,共有投票站9035个,其中海外投票站为44个,平均每个投票站500人至2500人。

       李伟和张丹华对塔什干和撒马尔罕六个投票站和一个选区的准备情况、投票过程和选票统计进行全程监查。18日-20日在首都塔什干进行投票监察活动,走访了塔什干第278号、第76号投票站和第145号投票站和第130选区,接受乌官方媒体《Право востока》报、《Спорт》和《Ешлан》电视台的采访。21-22日在古代丝绸之路名城撒马尔罕继续选举监察,走访第10号、第60号、第63号和第17号投票站并接受当地官方媒体《Самарканд》电视台采访。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各选区和投票站布置按国家统一标准,每个投票占均有各政党和议会候选人的宣传资料,配有休息室、医护室和儿童活动房。投票站组织工作井然有序,工作人员在门口热情迎接每一位选民的到来,选民认真填票、投票,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大选从21日当地时间早晨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结束。22日8时,乌兹别克斯坦议会选举投票结束,初步统计,参加投票的选民为1840万人,投票率达89%。535名候选人中113人当选为乌立法院议员,其中乌自由民主党47人,“民族振兴”民主党28人,人民民主党21人,“公正”社会民主党17人。

       乌议会大选期间李伟和张丹华还访问了乌兹别克总统战略研究所、塔什干信息技术大学、塔什干东方学大学和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与乌总统战略研究所副所长Исматуллаев Жамшиа商讨国际智库外交的研究计划。在塔什干信息技术大学参观了电子实验室和移动通讯站,与Синдаров Шерзон副校长和 Хакимов Зафор副校长共话未来合作前景。

       乌议会选举公正、公开,符合乌宪法规定的所有民主准则和原则。乌议会选举获得成功显示了乌人民对建设民主法制国家和深化改革的责任心和凝聚力,标志着乌进入深化改革、进一步实现国家民主、革新和现代化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