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备战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决赛校内预答辩和动员会

发布时间:2015-11-02投稿:陆静 部门:校团委 浏览次数:

10月31日上午,上海大学备战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决赛校内预答辩和动员会在宝山校区A404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老师出席并致词。入围全国决赛的五个参赛团队的学生、指导老师以及各学院党政领导老师参加了此次预答辩和动员会。

8点30,各参赛团队先在A400学生学生服务中心进行项目展示,各参赛队精心准备了各自的展示材料并模拟全国决赛会场要求布置,实战演练决赛过程。9点,在 A404会议室,预答辩和动员会正式开始。会议伊始,校团委负责老师简要介绍了我校参与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的相关情况,自2014年10月启动以来,历经宣传发动、项目征集、校内选拔、培训指导、参加市级选拔、报送全国初赛等环节,入围全国决赛。随后来自生命学院、机自学院、社会学院、材料学院和美术学院的参赛同学逐一登台进行答辩展示,与会领导和专家进行点评和建议。

随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老师作了动员讲话。他首先对入围的选手和团队表达了祝贺,肯定了上大学子的创新意识。并简述了此次竞赛参赛人数多、水平高、学科领域跨度大的特点,指出此次竞赛队伍代表了我校的综合能力,为争取下一届“挑战杯”承办工作奠定了基础。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徐旭老师指出了三个方向:强调竞赛中问题导向的重要性,战略性问题基于国家,技术性问题基于行业,着力于使研究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突出竞赛创新意识,既要有原创性又要兼具前瞻性;提出展示环节的综合设计,还要重视预设问题。要求学校团委作好全方位保障工作,希望选手们能充分展示学校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最后,校团委负责老师与参赛队伍、执导老师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与交流,强调项目团队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工作落到实处,在最后的两周时间内化压力为动力,形成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积极迎战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决赛。

背景介绍: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我校备战工作自2014年10月启动以来,历经宣传发动、项目征集、校内选拔、培训指导、参加市级选拔、报送全国初赛等环节。(今年6月,我校选送参加上海市级选拔赛的12件作品取得了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5项。最终6件作品被上海市选送和我校直送参加全国竞赛;8月,通过激烈的全国初赛,1件作品已被拟授全国三等奖,其余5件作品均入围全国决赛。上海大学代表团一行将于11月中旬赴广东工业大学参加全国决赛。)

我校入围全国决赛作品一览:

《基于特洛细胞治疗心脏与肝脏纤维化》(生命科学学院:付思艺同学,指导老师:肖俊杰)

《让非遗“活”在当下 ——黔东南地区苗绣艺人生活现的调查研究》(美术学院:杨子爱等同学,指导老师:陈青、耿敬)

《从“人生炼狱”到“圆梦天堂”?--以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为例》(社会学院:孙睿等同学,指导老师:张江华)

《高性能核探测材料及其高便携性核辐射探测器》(材料学院:张月璐等同学,指导老师:王林军)

《可调窄扫频石油注水管道电磁防除垢系统》(机自学院:龚倩倩等同学,指导老师:孙伟)

《差序格局的消弥与再造--基于我国90后大学生社交状况的调查》(社会学院:王阳等同学,指导老师:孙秀林)(已被拟授全国三等奖)

李志锋、尹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