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人生,我们在这里收获喜悦和快乐;筑梦青马,我们在这里收获感动与成长,又是一年青马季,又是一刻收获时。2016年5月20日下午,我校第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结营仪式在校本部行政楼报告厅圆满举行,校团委书记许烁、各院(系)团委老师代表、第八期青马工程导生以及59名学员共同参与了结营式。
青葱岁月,莘莘学子逐梦青马
“团干部授课”是整个青马团干部微课堂课程体系的深化,此次开设的五门课程都是从学生骨干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授课教师的精心讲解,达到解决学生干部实际困难的效果。
为帮助学生骨干提升时代感和使命感,加强学生骨干对团史的认识,静安团区委马士威书记给大家带来主题为“团在上大,梦在一起”的专题报告会,他告诉学员们要 “心怀梦想,身具活力”,建设有态度、有温度、有靓度、有力度的团。许烁书记则从共青团的历史沿革入手,带领学员们深刻理解“三性”视角下的共青团并介绍了共青团史上的一批老上大人,其风趣的表达加之诸多个人思考与感悟,博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此外,“团干部授课”还包括调研和学习板块,副班主任王丰良老师给大家讲授如何进行调研,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钱文馨老师为大家做主题为“团学骨干必备的说话艺术”讲座,上海市学联驻会主席黄怡青则分享了学生骨干的“责任”和“担当”。
“团干部授课”让学员们明白,作为一名共青团学生骨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主动地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成长为更好的人。
青春年少,时代先锋一马当先
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班的层次不同,此次青马工程开设了专题“微课题调研”。调研的选题方向丰富,其中本科生小组围绕“挑战杯”进行了创新创业研究、90后团员的创业体制研究等,而研究生主要从青马的学制和影响力方面进行宏观方面研究。最终,经过初评、复审、答辩等环节评选出第三小组和第六小组为优秀调研小组。
第三小组契合学校“挑战杯”大背景,围绕“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素质现状及提升工作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就业形势、创业政策、青年就业素质、就业建议等方面分析了青少年就业创业的现状。第六小组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学员影响力研究”,自行设计《上海大学青马学员影响力访谈提纲A、B》及《上海大学青马学员影响力访谈信息记录卡》,采取数据编码的方式从品格因素、才能因素、情感因素三方面做质性研究。
整个微课题调研不仅锻炼了青马学员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员们合作共赢的精神。
情在青马,栋梁之才继往开来
开班至今,59名学员们积极投身到各项活动中去,顺利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展现出当代青年学生骨干的风采。结营式上许烁老师为优秀学员、优秀小组颁发荣誉证书。
八期青马研究生班副班长、土木工程系14级博士研究生张晓清,这位被学员们亲切的称为“博士哥哥”的大男孩用他的实际行动和热情感染着所有的青马伙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与楷模。来自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付友花则动情的表达了她对于参加两次青马的不同感受,她说:“本科时候的青马还不成体系,主要是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在上海大学,青马不仅提升了我的能力,更教会了我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在智慧树画板上,所有老师和青马学员按下自己的手印,“青马”就像一颗参天大树,护卫着学员们的前行与成长。所有流逝的时光都是青春,经历一切,记忆中或许会慢慢褪去当时的色彩,但成长确是如影随形,那么刻骨铭心。来过便不曾离开,来过便留下足迹与成长。
我校第八期“青马工程”积极促进培养思维和实践的融合,推进培养体系的深化、改革、探索。首次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群体特质,设置小班化教学,分层分类设计培训课程,将课程分为理论学习阶段和实践体验阶段,强化体验型实践式的学生骨干培养方式。在学员招募方面,采用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首次开放自荐名额,给予更多学生机会的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推广“青马工程”。今后,还将在课程设计、理论学习、专题调研等各方面,针对学生骨干的现实需求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深化,以期达到更好的学生骨干培养效果。(杨君志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