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邀请Frans De Laet 教授主讲“现代东西方交流中的口笔译发展”

发布时间:2016-05-27投稿:刘佳 部门:外国语学院 浏览次数:

应《上海翻译》编辑部和外国语学院的邀请,国际译联会刊Babel主编Frans De Laet教授于5月21日—24日访问上海大学,期间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与会谈,并于5月23日上午做客外语学院“重建巴别塔”系列讲坛,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Modern Translation, Interpreting & Linguistic Mediation in East and West”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邓志勇教授主持,出席嘉宾有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苗福光副教授以及吴攸、袁丽梅、郁菊芬、王颖、陈秀猛、孙序等多位中青年骨干教师,部分翻译和英美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整场讲座围分为三大部分展开。在第一部分中,De Laet教授向大家概述了东西方近现代笔译与口译的发展历程。他以纽伦堡审讯的翻译案例为例,回顾了翻译辅助设备的演变史,指出同声传译设备的发明改变了国际会议口译的方式。同时,他对比了口笔译的发展历程,指出笔译和口译都属于语言调节的范畴。他以汽车销售广告几十年来的变迁出发,引出竞争型商业中语言调节的重要性。在第二部分中,De Laet教授以“在多语种环境下我们怎样相互理解”为出发点,概括并阐明笔译、口译以及语言调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他提出语言、技能、知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三大柱石,并列举出多个由于语言表达错误而引起误解的案例,强调精准的翻译在跨文化语际交流中的重要性。在第三部分中,De Laet教授指出了口笔译工作者应掌握的专业技能。他从翻译实例出发,指出学生首先应培养分析文本的能力,在充分理解文本信息后才能开始着手翻译。他还提出了学界最新关注的一个焦点,即视译与语音识别相结合,激发了现场师生对翻译实践与研究的浓厚兴趣。

整场讲座持续了三小时,现场气氛轻松热烈,掌声不断。De Laet教授语言风趣幽默,妙语连珠中尽显大家风范,其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修养,让同学们充分领略了大师风范。讲座尾声,同学们纷纷提问,学生代表上台献花,师生们与De Laet教授热情交流、合影留念,为本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Frans De Laet教授具有40余年的教学经验及丰富业界经验,精通荷兰语、法语、德语、英语、南非荷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七种语言,曾任比利时布鲁塞尔高级翻译学院院长(ISTI),历任国际翻译家联盟(FIT)秘书长、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秘书长。现为国际著名学术期刊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主编,兼任翻译研究领域多种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编委、顾问。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