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马院研究生作品获全国红色场景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5-11-13投稿:吴琼 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11月8日,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交流会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召开。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300余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红色全景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彩霞、郭晶莹、林思聪、杨凤梅、史文慧报送的作品《上大红脉•英烈华章》,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据悉,2025年6月,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面向全国高校举办。大赛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等多家国家级权威机构联合主办。本次大赛征集31个省(市、自治区)300余所高校10000余名师生提交的1700余件作品,经专家评选,最终入围824个获奖作品,其中特等奖13个,一等奖139个。

《上大红脉•英烈华章》作品介绍

上海大学《上大红脉•英烈华章》作品以“五卅运动”为主线,用“红色资源全景”技术,把上海大学的红色血脉做成一条“可行走、可观看、可共情”的数字长卷。

整条叙事链分四幕,空间上从“溯园—校史馆—顾正红纪念馆—沪西革命史陈列馆—龙华烈士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六处实景出发,逻辑上则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上海大学被称为“五卅运动的策源地和冲锋队”?

第一幕,溯源。从上海大学溯园与校史馆出发,总体上了解上海大学师生在五卅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二幕,导火索,将镜头“切”到顾正红纪念馆,追溯五卅运动爆发的导火索——顾正红烈士的牺牲。他的英勇斗争,深受上海大学师生革命精神的感召与影响。第三幕,斗争与拼搏。依托沪西革命史陈列馆和龙华烈士纪念馆,深入展现刘华、向警予、恽代英、邓中夏、瞿秋白、何秉彝等上大师生在五卅运动中奋勇向前,发扬斗争精神。第四幕,回响及展望。镜头最后定格于中共四大纪念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上大学子回望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在五卅运动中的巨大贡献,赓续传承红色血脉、弘扬斗争精神,召唤更多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指导教师顾晓英教授指出,数字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需精准把握青年认知规律,技术赋能重塑红色文化传播场景。今年是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同学们冒着酷暑,走访了沪上一家家红色场馆,得到各场馆领导和工作人员大力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推进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