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第六届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暨征文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03投稿:王艺璇 部门:图书馆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综合提升长三角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写作能力,同时继续深化东西部高校联动创新机制,10月31日,2025年度第六届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暨征文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学本部图书馆国源厅顺利举办。本次论坛聚焦“数智时代AI赋能学术原创性与学术诚信探索”主题,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与喀什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共同承办。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本次论坛提供奖学金资助。

图片1.png

2025年度第六届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暨征文颁奖典礼上海大学主会场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姚蓉,期刊社社长曾桂娥,出版社社长余洋,对外联络处基金会主管洪丹丹,档案馆馆长卢志国,图书馆副馆长郑维、倪代川,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亮,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姜笑,外国语学院马拯副教授,“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主编吴浩、陈瑜,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海上美兰基金理事长助理、上海冈州陈皮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炎初,上海交通大学寿步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广兴副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黄仁生教授及部分师生代表出席现场论坛。科睿唯安解决方案高级顾问黄庭颖,华东师范大学王保星教授、上海大学陈新汉教授和喀什大学研究生教务处处长方磊教授以及喀什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山东交通学院三所高校师生线上参加了会议。

活动回顾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姚蓉首先代表学校致辞。她对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师生表示感谢和欢迎,并对本届论坛的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她介绍了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际,上海大学研究生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趋势,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服务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培养模式,健全选拔—培养—评价一体化机制,强化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她同时回顾了上海大学写作中心建设情况并介绍了本次学术论坛的基本情况。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52所高校的182篇征文,经过资深专家认真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4项,以及优胜奖27项。最后,姚蓉副院长感谢上海市教委一直以来的支持,感谢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论坛提供奖学金资助,感谢论坛主旨报告专家的精心准备,感谢喀什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和上海大学工作人员的倾情奉献,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图片2.png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姚蓉致辞

作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举措,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和上海大学出版社联合策划的“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从问题意识、论证方法、创新之处等方面揭示论文的成文之道,为广大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提供系统、实用的学术写作指南。本次论坛再次举办“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新书发布仪式,由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余洋和丛书主编吴浩、陈瑜共同为《世界史研究论文写作(实操篇)》《电影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土木工程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四种新书发布揭幕。接着,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余洋为发布仪式致辞,他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的编撰情况及亮点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的丛书编撰工作进行了展望。

图片3.png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新书发布

发布仪式后,《世界史研究论文写作(实操篇)》主编吴浩、《电影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主编陈瑜作为丛书主编代表分享了各自新书的主要内容和编撰心得。随后,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余洋和丛书主编代表吴浩、陈瑜一同向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征文获奖同学代表赠书。

图片4.png

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余洋与丛书主编吴浩、陈瑜向获奖同学代表赠书

上午论坛由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亮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寿步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与研究生论文写作》的主旨报告。报告首先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接着,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论文写作带来的全新挑战,寿步教授从伦理冲击、行为规范与能力提升三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为同学们如何在论文写作中规范、高效地使用GenAI指明了路径。

图片5.png

上海交通大学寿步教授作报告

下午论坛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马拯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包含两场主旨报告。科睿唯安解决方案高级顾问黄庭颖首先作题为《智见未来:Web of Science AI 研究助手的创新应用》的线上报告。报告对Web of Science 研究助手和新兴主题发现的InCites AI 模块进行了介绍。

第二场报告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副研究员陈广兴作《学术研究如何探索具体的真理》。陈广兴副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与崇高使命在于探寻“具体的真理”,他强调在当前人文学术领域一定程度上弥漫着“一切都是建构、一切都是文本”的相对主义论调时,我们必须坚持真理是存在的,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要将真理至于历史语境中,强调真理的具体性。

图片6.png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研究员陈广兴作报告

论坛颁奖环节,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姚蓉宣读了本次论坛征文比赛的获奖名单。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黄仁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王保星教授、上海大学陈新汉教授、喀什大学研究生教务处处长方磊教授分别对获奖论文做了精彩和细致的点评,肯定了同学们在论文选题、学术创新、文章框架等方面的努力,并针对论文写作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图片7.png

论文评审专家现场点评

随后进行颁奖典礼,嘉宾现场向各奖项获奖学生代表颁奖。上海大学郝梦琦同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盛柯娅同学、喀什大学付裕同学、贵州民族大学林艺琪同学代表获奖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学术写作体会。

图片8.png

颁奖嘉宾和获奖学生代表合影

论坛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继续深化东西部高校联动创新机制,进一步增进了东西部高校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论坛聚焦数智时代,深入探讨AI赋能学术原创性与学术诚信的新路径,推动人工智能融入研究生人才培养全流程,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新形态和新模式,以期赋能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图片9.png

2025年度第六届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暨征文颁奖典礼部分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