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系列活动之一,中外优秀电影声音艺术精品(上海站)巡回展影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顺利开幕。同期还举行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立仪式、“声·界无垠” 科技赋能下的电影声音艺术表达学术研讨会、影视设备技术展示及路演等系列活动。
此次展影活动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承办,并得到了澳门作家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昆明传媒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展示国内外优秀电影声音艺术作品,促进电影声音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声音技术与艺术创新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宋智勤,上海大学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曹为民,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郑大圣,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会长姚国强,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郑虎,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丁友东,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何小青,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齐伟,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上海大学文科处副处长金桥等领导,以及来自相关影视院校和音乐院校的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电影声音领域的知名专家,上海电影学院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丁友东教授主持,他对领导和嘉宾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宋智勤代表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他指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文联积极推动文艺与科技融合,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科技创新赋能艺术创作。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是相关组织中的优秀代表,第三届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相关工作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同时,他对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建院十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通过声工委与高校、行业、产业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中国电影的“声音”必将在世界舞台上奏响更为动人的乐章。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曹为民代表上海大学,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业界专家与艺术家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在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时代,以“声音”为名相聚上海大学,既是声音艺术的盛会,也是与电影未来的对话。上海大学始终坚持“让科技赋能艺术,让艺术激活科技”,在文理工艺融合、产学研协同中孕育创新力量。上海电影学院秉持“学院即是片场,艺术融合技术”的理念,在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和高新技术研发方面成果显著。声工委第三届委员会的成立为高校与行业共建共享搭建了新平台,上海大学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推动融合创新,助力中国电影声音艺术高质量发展。

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何小青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与会嘉宾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他表示,能够在上海电影学院举办此次活动,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学院长期致力于声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积极引进高端师资、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出一批在国内外影坛崭露头角的声音艺术人才。声工委第三届委员会的成立,以及秘书处在上海电影学院的设立,将进一步促进高校与行业的深度合作。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产教融合,拓展声音艺术在人工智能、虚拟制作、沉浸式体验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声音艺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中心。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会长姚国强代表声工委致谢,感谢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和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在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举办巡回展影活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声工委自2013年成立以来,在电影声音创作、录音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了中国电影声音艺术的发展。本次活动将以最高学术水准和最开放姿态展示中外电影声音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电影声音事业的重要里程碑,让中国电影的声音更加自信和响亮。

随后举行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立仪式,由秘书长侯明主持。宋智勤主任代表中国电影家协会宣读了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颁发的换届批复文件和理事及以上建议名单。姚国强会长代表声工委发表致辞,介绍了新一届委员会的组织架构与调整情况。他表示,声工委将以“声·界无垠”为主题,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中国电影声音艺术守正创新、再攀高峰。

校企合作仪式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视工程系常务副主任张莹主持。与会嘉宾和企业代表共同启动影视设备技术展示与路演活动。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何小青代表学院,同索尼和爱图仕两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备忘录、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代表学院,同爱图仕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备忘录,标志着校企协同创新迈入新阶段。

本次开幕仪式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影声音艺术领域在新时代下的创新活力与凝聚力。通过声工委、院校与产业的深度合作,将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的交流平台,为中国电影声音艺术注入新的思想与动力,共同奏响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