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25年上海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圆满落幕。10月21日至10月24日,共有来自上海41所高校的84名专职辅导员相聚上海大学,共同参加本次培训。学员们在为期四天的时间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提升”专题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培训和科研实训。

培训期间,时代楷模、全国师德标兵、大连海事大学二级教授曲建武以《辅导员的角色和工作职责》为题作专题报告。他结合数十年一线育人实践,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责使命出发,讲述了自己扎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选择和心路历程,为在场辅导员提供了兼具思想性与操作性的育人指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特聘教授李春玲基于相关数据统计,向学员们分享了关于“新兴青年群体特征及其政府满意度研究”主题报告,深入剖析了新兴青年群体的产生、内涵、特征等,基于社会学研究方法具体阐述了如何开展青年问题研究。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海涛为培训班学员们开展了关于科研及辅导员思政课题申报指导,以辅导员课题申报为例,详细讲述了课题申报具体技巧和注意事项。

《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山东大学教授夏晓虹围绕“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主题,从辅导员专业定位、现存问题及解决路径等,为辅导员指明科研能力和职业发展的方向。
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马成瑶为学员们带来“辅导员论文写作与发表”主题报告,她从论文选题到发表全过程逐个解剖,给学员们带来全面且细致的科研分享。

《高校辅导员学刊》常务副主编、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朱平以“从编辑视角谈辅导员做思政研究”为题向学员们作专题分享。结合学员们各自撰写的论文,指导辅导员在论文选题、逻辑建构和具体写作方面的思路与方法。

除了主题报告以外,培训班还为学员开展了思政研究实训。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研)工部副部长、副教授叶维明分享了“新时代“对话+参与”式网络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通过案例展示了网络思政的无限可能。

同济大学学生处李小蜜以“辅导员工作法撰写”为主题做了分享,详细讲解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可推广的工作方法,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作法的撰写技巧。

此外,培训研修基地还精心安排了小组讨论以及国家安全教育研究实训,带领学员们前往东方绿舟开展辅导员素质拓展活动。




结业典礼上,华东理工大学杨镇宇、上海大学王静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李炜、同济大学徐瀚阳作为参训学员代表作交流发言。他们纷纷表示参加本次培训班收获满满,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勤学善思,努力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在交流分享后,培训研修基地还为学员代表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高校辅导员思政研究能力的提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推进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期待通过本次培训班,参训学员们能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推动自身前进的动力,不断深化于心,外化于行,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