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大学-法国让穆兰里昂第三大学可持续发展专业硕士项目第七、八期毕业典礼在法国里昂第三大学举行。中国驻里昂总领事馆于江总领事、王昂领事,里昂三大副校长Manuel Jobert、哲学院院长Mikaël Cozic、国际部海外项目负责人Valerie Tempele、亚洲地区事务负责人Lucien YANG,新中法大学代表Guillaume Arnould、邹欢欢,中法项目法方主任Claire Harpet、中方主任孟添、中方项目组代表邢洁婷、邵一倩,中法教师代表Phillippe Billet、Jacopo Bodini、William Houx-Plantier、马君、袁浩、王永等及中法项目七、八期部分学员及家属、里昂三大法国学员代表等出席典礼,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活动由中法项目法方主任Claire主持。

典礼首先由于江总领事致辞。致辞中于总领事对所有毕业生给予祝福,提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学们应以史鉴今。中法两国作为二战中并肩战斗的两个国家,在两国所在地区国际事务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在建交60多年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在中法项目获批10周年之际,能在里昂看到来自上海的学子济济一堂,他感到非常高兴,这也是中法双方在教育合作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于总领事希望在座的毕业生可以成为中法两国交流的桥梁,为中法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Jobert副校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于总领事今天莅临毕业典礼,并祝贺所有毕业生圆满完成了学业。今年是中法项目获批十周年,过去的十年在双方同事的努力下,同学们将所学运用到工作或生活场景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转型理念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与实践。他非常期待在将于今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十周年活动上,听取更多的实践案例与成果。十周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开启未来深化合作的又一次重要时机。

Cozic院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于总领事与所有到场的嘉宾,并祝贺所有毕业生。他表示,中法合作项目在中法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十年来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也将法国在可持续发展、生态转型的理论研究与中国本土实践做了很好的结合。

孟添博士首先感谢于江总领事与法方发言人,随后祝贺毕业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不畏挑战、奋力突破,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自强不息、求实探索的精神品质,向母校也向自己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孟博士提到,在不久之前,李强总理宣布中国将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上海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决定不仅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实践的重要推进,也有助于在可持续发展、生态转型等实施过程中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国经验和研究平台,对中法项目的高质量发展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来自第七期与第八期的毕业生代表杨宇(第七期)与姚劼(第八期)代表毕业生发言,两位毕业生代表在发言伊始都对所有参与项目的老师们表达了感谢,并祝贺所有毕业生。
杨宇回顾了学习历程并借用法国大文豪雨果所说:“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这份 “精神跨越”,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尽管中法两国历史文化脉络不同,但在守护人类共同文化财富、以可持续方式推动文化传承的目标上,我们始终高度一致。她表示对即将毕业的学子而言,其求学经历不仅赋予知识,更承载着连接中法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中法在文化交流与可持续发展合作上前景广阔,而作为两国教育合作的直接受益者,这些学子应成为“桥梁”:以所学推动两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互鉴,用行动助力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地,让中法文化魅力在未来更耀眼。
姚劼表示起初大家以为求学仅是学历与知识提升,但是在老师们对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经济的阐释中经历思想洗礼,法国里昂三大教授带来全球化视野与哲学思辨,上大老师展现扎根中国实践的本土智慧与创新转化,这种中西思想碰撞让大家领悟到,这不仅是学历项目,更是“知行合一”的认知革新。在求学过程中结下的同学情谊让所有人在毕业后形成充满活力的“柔性链接”网络。大家坚信,该网络将“星火燎原”,催生更多跨界创新,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地的强大力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所有毕业生愿带上两校赋予大家的知识、智慧与情谊,从黄浦江畔和富维耶山脚下再度启航,继续“可持续发展”的毕生实践。

随后举行了隆重的颁证与拨穗仪式并通过毕业视频再一次回顾了学习生涯,师生们在满满回忆中感慨万千。


今年正值中法项目获批十周年,毕业典礼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参访了里昂三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并听取法国对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参加了由里昂三大哲学院组织的《特大城市生态转型挑战:水资源》学术论坛。论坛由里昂三大副校长Amelie Bohas主持,特邀里昂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与城市研究联合会总监Herve Piegay和中法项目毕业生陈江做主题演讲,双方通过罗纳河治理与苏州河治理案例阐述了各自治理理念、治理方法以及城市河流与沿岸城市生活的关系,让师生对各自城市与城市中重要河流水资源的关系有了深切的认识。圆桌论坛中,中法双方老师孟添博士、马君博士、Philippe Billet博士与Elisabeth Sibeud博士在海绵城市、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法律研究、水资源与绿色金融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场师生互动问答热烈。


项目师生还特别参观了里昂中法大学旧址,它是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类机构,于1921年7月成立,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法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