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上海期刊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13投稿:王婧 部门:期刊社 浏览次数:

10月10日,以“技术赋能 深度融合 创新引领”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上海期刊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期刊协会联合主办,由上海大学期刊社、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共同承办。近百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数智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宣部原副秘书长杨小平,上海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倪轶,上海大学副校长于雪梅等领导与嘉宾出席论坛。

开幕式上,于雪梅副校长向参会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和期刊同仁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并期待各位专家贡献智慧,共同应对“人工智能+期刊发展”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期刊的创新发展。

胡国强理事长在致辞中强调,在当前数字技术重塑学术传播生态的背景下,学术期刊需把握技术赋能机遇,推动业态融合与创新,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学术支撑。

杨小平副会长在致辞中对期刊建设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注重内容创新,坚守期刊初心,推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原创成果;二是重视技术赋能,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出版全流程的应用,提升效率与传播力;三是促进融合发展,拓展多元传播渠道,推动期刊与文化、教育等业态跨界联动;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打造懂专业、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队伍,激发青年人才活力。

在主旨报告环节,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先进制造进展(英文)》主编倪亦靖分享了提升工程类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经验,强调精准选题与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杨立英探讨大数据在学术评价中的应用,展望精准化、动态化的评价新趋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寿步系统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对版权管理的挑战,提出“标注+审查+规范”的应对机制。南京大学教授杨海平则展望“出版智能体”在智能审稿、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为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下午共设两个分论坛。分论坛一聚焦“数智化时代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北京中科期刊出版公司总经理黄延红分享期刊集群化发展模式;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期刊出版总监李娴探讨全球化传播策略;复旦大学教授赵星阐述AI在热点预测与选题优化中的作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丁敬达提出通过数智技术增强期刊国际话语权的路径。随后的圆桌对话由上海交通大学蔡云泽教授主持,多位专家围绕AI应用的伦理边界与实践难点展开深入交流。

分论坛二“先进制造进展”依托上海大学学科优势,聚焦先进制造领域期刊发展。倪亦靖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崔海龙、上海大学于瀛洁教授分别就期刊发展战略、极端制造技术前沿及《先进制造进展(英文)》发展展望作专题报告。论坛期间还举行了该刊编委聘任仪式与优秀论文颁奖,强化期刊与学界联动。

本届期刊论坛构建了“宏观战略—中观机制—微观实践”的全维度交流体系。作为创办于2012年的期刊行业品牌活动,上海期刊论坛持续推动学术出版创新,助力提升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