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在宝山校区乐乎楼思源厅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本科新生学术座谈会,特邀知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研究员与理学院本科新生、理科实验班类学生、研究生开展面对面交流,分享科研心得,探讨物理学的前沿动态与未来发展。座谈会由物理系主任葛先辉教授主持。

座谈会上,沈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他首先回顾了自己选择物理学作为终身事业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中学时期得到优秀物理老师的启蒙,以及大学期间虽遭遇健康挑战但仍坚持追求物理梦想的故事。沈院士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坚持不懈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针对大一新生关于如何确定研究方向、找到兴趣点的困惑,沈院士分享了个人经验。他指出,物理学是一门充满无限可能的学科,从宏观宇宙到微观粒子,每一个领域都蕴藏着待解之谜。他鼓励学生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同时也要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因为扎实的基础是创新的前提。沈院士还特别提到自己转向材料研究的经历,以及后来如何抓住机遇赴海外深造,从事红外光谱研究,最终走上科研道路的过程,以此激励学生们珍惜当下的学习环境,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当被问及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推荐方向时,沈院士认为凝聚态物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领域。他指出,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新材料的开发与性能优化,这对于推动科技进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也鼓励学生们拓宽视野,认识到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带来更多创新机会,无论是光学、生物物理还是信息技术,都需要物理学的支持与推动。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沈院士给予了殷切期望。他强调,无论未来从事科研还是教育工作,都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沈院士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过程中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处理实验数据的经验,鼓励学生们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新兴技术工具,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座谈会期间,学生们积极提问,涉及物理学的发展方向、科研方法、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沈院士耐心解答,用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他特别强调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认为学会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单纯记忆知识点更为重要。
此外,沈院士还回忆起自己与钱伟长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交流经历,以及上海大学理学院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成就。他感慨于前辈们的奉献精神,也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座谈会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许多学生表示,通过与沈院士的交流,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科研的决心,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未来,理学院将继续邀请更多知名学者来校交流指导,为学生们搭建更广阔的学术平台,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