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赴贵州遵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并亮相全国性展演

发布时间:2025-08-05投稿:吴琼 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日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沪与遵行”遵义会议精神学生实践团赴革命圣地贵州遵义开展社会实践,圆满完成红色寻访暑期实践和宣讲成果汇报展演任务。其中,赵紫玥、纪欣宇、张萌等受邀参与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共遵义市委、共青团贵州省委联合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宣讲项目举办的遵义市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青年人才)宣讲遵义会议精神骨干研讨班、“青说1935”全国大学生宣讲遵义会议精神成果汇报展演和“青创1935·薪火市集”展示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实践与培训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饱满的热情,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调研学习任务并作高水平汇报展演,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知行合一、勇担使命、红色传承”的昂扬青春风采。

•深学细悟:在理论课堂中夯实红色根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赵紫玥、纪欣宇以及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张萌作为团队成员代表荣幸受邀走进遵义干部学院(遵义市委党校),全程参与遵义市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青年人才)宣讲遵义会议精神骨干研讨班,通过专题授课、案例研讨、情景教学等形式,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前后》《遵义会议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核心培训课程,成员代表们深刻领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探讨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并且在情景教学与专家解读中,沉浸式感知革命先辈们在历史转折时的重大决策智慧,收获颇丰。

•风采展示:以青年之声传时代新篇

研讨班后,实践团成员赵紫玥、纪欣宇、张萌参加由中共遵义市委、共青团贵州省委主办,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青说1935”全国大学生宣讲遵义会议精神成果汇报展演。

展演中,纪欣宇、张萌以《沪遵同行,山海共情: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为题,通过详实的史料梳理、生动的故事讲述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向全场观众展现了上海与遵义两地因红色血脉结下的深厚情谊,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两地“山河共频”的协作精神。

场外,实践团负责人赵紫玥代表团队参加“青创1935·薪火市集”展示活动。团队自主设计的“兰汐”与“映川”IP系列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兰汐”以上海市花白玉兰为设计元素,体现海派文化的优雅包容,“映川”以遵义市花映山红为视觉核心,彰显革命老区的热情坚韧,两个IP形象并肩站立,生动诠释了上海与遵义因红色血脉和帮扶情谊形成的紧密联系。在市集现场,赵紫玥还向参观者讲解了每件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和两地协作故事。

此次活动也受到了中国青年志愿者、遵义新闻联播、遵义发布等多家媒体报道。

•红色寻访:在革命热土上追寻信仰之光

实践团成员随研讨班前往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山烈士陵园、毛泽东诗词馆、大发渠陈列馆、苟坝会议会址、枫香镇花茂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新时代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革命精神与现代化建设的协同发展,切实感受革命老区在党的领导下焕发的新鲜活力。

其余成员们,黄媛杰、韩春雨、谭思路、吴雨娜、汪茂洋、金嘉睿、王晨栋也深入遵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前往遵义会议会址及纪念馆、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址、红军山烈士陵园、《伟大转折》剧场、娄山关战斗遗址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史料研读等,沉浸式感悟遵义会议作为“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在遵义会议会址内,同学们仔细观摩会议场景复原和珍贵文物,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抉择;在纪念碑前聆听“红军菩萨”的感人故事体悟信仰的力量;在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壮阔意境中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探寻遵义市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

此外,团队还先后走进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1964创意文化园、三线记忆馆等地,通过老照片、工业遗存,深入了解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上海与遵义的深厚情谊。在展馆中,成员们看到上海援建遵义的技术档案和生活物品,每一件都承载着三线建设者们的奋斗记忆,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为国防安全与工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山海携手”的团结协作精神。

•薪火相传:与历史对话 同前辈共鸣

调研期间,实践团还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与区域协作主题,先后访谈了多位深耕红色一线的建设者和工作者,深入了解不同视角下的革命精神传承与新时代发展经验。在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仙介绍了红色基地的保护与社区红色文化建设的智慧;在《伟大转折》剧场,毛泽东饰演者王广胜老师交流了塑造革命领袖形象的创作历程,为大家详细解析“如何通过艺术表演还原历史真实,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访谈结束后,大家还受邀观看了沉浸式红色舞台剧目《伟大转折》,颇受震撼;在遵义会议纪念馆,资深讲解员张雯同志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向成员们讲述不同群体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讲解服务,让参观者真正理解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内涵。

通过系列专题人物的访谈调研,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历史研究,更需要贴近时代的创新表达;区域协作的深化不仅依靠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基层工作者的实践智慧。

•联学共促:与优秀朋辈宣讲团共话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遵义会议精神“声”入人心,实践团还与其他优秀宣讲团队联学共促,期间赴遵义医科大学与该校骏马宣讲团深入开展座谈交流会。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洋出席活动并致辞,对我院青年学子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两校青年加强合作,共同探索红色文化创新传播新途径。座谈中,“沪与遵行”遵义会议精神实践团代表韩春雨作《感受伟人风范,汲取奋进力量——伟大转折中的周恩来》主题宣讲,遵义医科大学吴诗凡、王彬同学则采用“宣讲+故事讲述”的形式,精彩展示了遵义人民喜迎红军等历史情景,呈现了当前遵义市青年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在交流环节,双方宣讲员围绕选题策划、宣讲技巧、受众反馈等实际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场参与师生都深受启发。

此次遵义之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通过理论研学、宣讲展示、红色寻访、对话交流等方式,深刻体悟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见证了沪遵两地的深厚情谊。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青年力量,推动红色文化创新传播,为赓续红色血脉、促进区域协作贡献智慧与活力,让“沪遵红脉·双城同辉”的故事绽放新的光彩。(供稿:赵紫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