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校党委工作要求,助力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青年骨干力量,组织部和党校举办了第一期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推进了在青年骨干教师中进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研修班邀请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进行了开班动员讲话,邀请了发规处副处长陈付学和戴世强教授分别作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思考》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与钱伟长教育思想》的专题报告,特别通过校青联会邀请部分青年教师代表聆听有关报告,使各位青年骨干教师对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发挥力量的作用。会后,部分青年骨干教师代表表达了学习感受和思考,现摘录如下:
在一天的报告和活动中,深入了解和学习了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背景、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实施规划。作为一名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深受感触,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要体现青年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增强大局和主人翁意识;二要更加热爱学校,积极投入到学校事业发展中去,积极为学校建言献策;三要脚踏实地,专心做好教学和学生培养,要弘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神,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诲人不倦。四要加强自信,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以身边“大师”为榜样,静下心来把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好,为我校迈向高水平一流大学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刘见礼 理学院)
经过一天的培训学习,收获颇丰。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陈付学教授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思考》报告,让我对于学校的发展战略更加清晰,在拓展视野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立足岗位,主动对接师生的服务需求;戴世强教授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与钱伟长教育思想》,用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钱伟长教育思想对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指导作用,也让我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践行老校长的教育思想。正如龚思怡副书记、副校长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引导青年教师了解和投入学校的发展之中,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作为一名机关行政管理人员,要立足岗位,以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需求为导向,增强服务意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要主动学习,树立问题意识,强化实践导向,增强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能力,把践行钱伟长教育思想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结合起来学习并融入到实践工作中,自觉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学校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大潮中。(胡猛 人事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一届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能够亲耳聆听龚书记、发规处陈老师关于学校历史、发展战略等的精彩阐释,系统学习戴老师所讲的钱伟长教育思想,并且通过学员们的自我介绍与素质拓展加深了解,共同研讨调研课题,这点点滴滴都体现了学校对青年教师的重视以及当前上海大学集智聚力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良好氛围。在第一天的培训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钱老提出的“拆四堵墙”(即学校-社会、教学-科研、专业-专业、教-学)的办学思路,既生动又深刻,对我们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多次强调,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我们上海大学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拆墙”行动就是一种内外结合的开放。正如龚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我们广大青年教师要立足岗位、加强学习、勇于实践、提升自信,为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马亮 管理学院)
从龚书记提出的“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的希冀,陈付学处长带来“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思考”,到戴世强教授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钱伟长教育思想”的深刻解读,通过这一天超大信息量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培育英才是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在学校争创“双一流”的形势下,作为带领了164名文科大四学生的一线思政辅导员,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注重道德和责任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及道德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国际视野等,显得至关重要。在上海大学创一流的大环境中,担任着行政管理者与思政教师双重身份的辅导员,如何主动发挥自身与团队作用,助推“一流”管理与“一流”育人,我也深感责任在肩,时不我待。(丁佳蒙 文学院)
当前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革,但对于很多基层工作人员来说,可能并不清楚学校未来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实现路径,昨天陈付学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拨开云雾,还有我校终身教授戴世强老师讲述的钱伟长教育思想,也让我们这些年青教职工对钱老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只有知历史,明方向,才能继往开来,革故鼎新。身为后勤人,更是上大人,要立足本职岗位,进一步开阔视野,开动脑筋,为后勤发展贡献力量,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谭梅 后勤集团)
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一天的集中培训,让我们对学校综改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校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和科学全面的发展规划,让作为行政管理队伍中一员的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学校发展与改革的大潮中,行政管理人员亦可大有作为,坚信未来在打造和提升一支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水平行政管理队伍的道路上,定会为上大的发展与改革贡献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张桂杰 通信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