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人才学院“走进人大”模拟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主题活动开展至今已经是第九个年头。经过近两个月的议案征集、评选、修改等过程,10月27日下午,2016年“走进人大”主题活动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举行,人才学院结对导师代表、各学院专业老师、团委老师、学生骨干、辅导员代表,机关、直属单位的青年教师代表以及人才学院十期学员共130余人出席。大家就人才学院学员自主撰写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进行了模拟审议和表决,是一次深刻的民主教育。
全校征集评选,追求专业合理
上海大学“走进人大”于9月初正式启动,开始向全校征集议案。一个月以来,来自各学院各年级的同学纷纷组成了小组,拟写了完整的议案。9月底的全校议案评选答辩会上,共有15个小组参加了评选,议案题目涵盖了本市各方面的热点问题:道路交通管理、票务管理、无障碍设施建设、政府实事项目、地铁安全文明、公共自行车管理、垃圾分类回收、控制吸烟、校园安全、社区文化建设等——其中,来自人才学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被评选为“最佳议案”。
本次“走进人大”将自主研究与专业指导相结合。各小组在做好充分调研和构思的基础上,活动邀请到了来自法学院的研究生与各小组结对,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在全校议案评选答辩会上,我们请到了来自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的老师们作为评委,充分保证了评审的专业。除了“最佳议案”,答辩会上还评选出了“精品议案”和“优秀议案”若干,给予了精心准备的小组充分肯定和鼓励。
走进人大殿堂,感受民主之光
当日下午2点,与会师生抵达上海市政府,他们身着正装,在市政府门前留下合影,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人民大厦陈列馆,感受了上海经济建设和法治文明的迅速发展。
参观之后,130余名“人大代表”步入了庄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每位“代表”的座位上都有自己的电子席卡,桌上摆放了“走进人大”宣传资料和模拟议案。就座后,大家聆听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宣传处处长陆拯老师关于人大制度的介绍,观看了《走进上海人大》宣传短片,加深了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在正式模拟会议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工程师蒋晓峻介绍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的各项设施和功能,让各位代表感受到会议厅的现代化。
随后,由人才学院十期学员(钱伟长学院15级本科生)吴云龙模拟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宣布了模拟常委会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人才学院十期学员(外国语学院15级研究生)秦涵模拟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宣读了《关于的说明》,对《条例》修订的必要性、起草过程进行了阐述,对《修正案(草案)》中的主要制定原则和内容进行了说明。在随后的审议发言环节,“人大常委”、“人大代表”和“列席代表”们纷纷发言。大家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社会观察畅所欲言,就《草案》中具体的条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邱静文“委员”提出:“关于现有的道路交通管理,在出租车的衍生行业如滴滴打车等出现以后,是否将其也同样列入管理条例。”韩继峰“委员”提出:“应该在条款中细化具体开放时间,应以我市各路口日均人流量为依据,按照不同阶段制定具体化内容。”李国真“代表”提出:“在原条例以及修正案中,并没有发现对盲道的设置以及保护作相关规定。”无论是“常委会委员”还是“列席代表”,都对议案的修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发言讨论结束后,本次会议以47票赞成、9票反对、3票弃权通过了《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
此次“走进人大”主题活动圆满结束,参与者在其中体会到了一份议案从产生到通过的完整过程,体会到了身边每一条法规条例是如何由人民的意志产生和决定的。在庄严的人大殿堂上,130余名上大师生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民主教育洗礼,感受了民主的光辉,相信这会成为所有参与者一次难忘而宝贵的经历。(吴云龙 汪乐萱 供稿)
校团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