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10点,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为更好地学习讲话精神,指导开展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国际部党委通过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等形式组织全体中外师生观看了开幕式,学习了讲话精神。

部分师生学习心得感言如下:
国际部党委书记王丽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经10周年了,10年来我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互助合作、携手同行,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大国担当,取得了累累硕果。教育对外开放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途径,是教育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行动,对于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上海大学作为以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命名的高校,历来重视国际化战略,尤其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人文交流、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我们的主要国际学生生源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在“一带一路”上开设孔子学院,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播。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工作规划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学生培养,打造更多“一带一路”上的“双向奔赴”,通过教育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构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贡献上大力量。
国际部副部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颖洁: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的白皮书,并结合自身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随着中国力量的彰显,我们的价值观和治国理念在不断向外界传递。外事工作中,要引导一切积极力量,探索中华文化传播的海外力量,激发国际学生这支队伍发挥积极作用。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是我校国际学生培养的主要对象群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将国际学生的立德树人工作做到实处,让他们听到客观的陈述、看到真实的中国,学习中国式的表达,真正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黄培:
10年来,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着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建设,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了大批懂汉语、懂中国的高水平劳动者。用好“丝绸之路”奖学金,大力培养来华留学生。积极开拓与沿线国家高水平院校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提升国别区域研究水平,办好土耳其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为深化人文交流打牢基础研究根基。未来应以更高水平的教育互联互通、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更高效率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走深走实、开花结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不断取得新成效。
国际教育学院行政党支部书记欧阳晓琴:
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人才共育规模不断扩大。我校70%来华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学校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东盟精英项目、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等支持下,发挥学校优势学科资源,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才培养需求,培养既懂中国文化,又懂专业技术的行业人才。通过教育合作,为深化国家间友谊与合作积极贡献力量。
国际教育学院行政党支部党员刘圆: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需要大量具有专业能力、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具备跨文化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高端人力资源。来华留学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宝贵的国际人才,认同和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在本国舞台和国际舞台上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今后在工作中,要注意面向来华留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就业创业指导,引导来华留学生树立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远大志向,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党员杨一飞:
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三国家的参与,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全球30%人口的生活。“一带一路”的目的是合作共赢,开辟一条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新道路,让互联互通代替以邻为壑,让和平发展消弭争端分歧,让发展中国家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让世界结成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注定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
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党员何二林:
民心相通是最基本的,世界上这么多欠发达国家,民心相通能够促进更多的国际合作。另外,国际合作平台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基础的平台,合作的领域非常广泛。
国际合作处入党积极分子孙文雅:
我们坚信,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发出倡导的国家,不仅在促进中国发展,帮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还在促进世界发展,帮助世界人民过上好日子上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国际合作处入党积极分子孙思立: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达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使各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相信祖国会越来越强大,未来也会更加美好。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党员范扬:
今天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中的主旨讲话,我看到了“一带一路”中蕴含的共同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百花园”。中国始终追寻在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中增强合作意识,在沟通对话中探讨合作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本专业的学生,一定会深耕专业,用中文架起“连心桥”。
孟加拉籍硕士生Muhammad Abeed: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孟两国几乎在所有合作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重大的计划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地实施。“帕德玛多用途桥”就是其中之一,这座桥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中国境外建造的最大的桥梁,是中孟之间永久兄弟情谊的纽带。我毕业后的计划是利用自身所学进一步促进中孟关系,坚信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可以从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学习,这是个很好的成功案例。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知识为我自己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蒙古籍硕士生巴塔尔: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重要而广泛的项目,旨在连接跨大洲的人、文化和经济。今年是这一倡议的十周年纪念,它证明了全球合作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了解沟通挑战、努力改善经济自由的平台。通过解决问题和分享知识,促进所有参与国的合作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继续为整个世界带来切实、积极的变革和机遇。
秘鲁籍博士生耶牧:
中国在促进世界合作与和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动力。非常高兴我的国家也参与其中。在我来中国读博士之前,我在政府部门从事国际合作方面的工作,上海马上要举办进博会,我也会去接待一些秘鲁来的商人,我期待着中国与秘鲁之间有着更加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