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召开研究生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3-15投稿:王超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30315112519.jpg


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里,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于3月10日上午在延长校区二教407会议室召开2023年研究生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的目的是通过总结研究生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深入探讨新学科目录调整下研究生教学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从而推动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姚蓉教授出席研讨会,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教授,副院长丁友东教授,副院长程波教授,副院长张斌教授,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倪瑜老师与学院各学科点负责人、骨干教师一起参加会议。会议由副院长丁友东教授主持。


微信图片_20230315112610_副本.jpg


在热烈的掌声中,研究生院姚蓉副院长首先代表研究生院致辞。姚蓉副院长从平台课、“四进”课堂、课程思政、核心课程建设、国际化等角度谈到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研究生院教学督导的相关做法与思考,强调质量建设是育人的根本。她提出研究生院的顶层设计需要二级学院认真落实,并对上海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教学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何小青院长在随后的致辞中进一步强调研究生教学研讨会的召开正当其时,在学科目录调整的背景下,学院需要提前规划,对接好新学科目录的培养要求,筹划好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希望在研究生院的顶层设计和指导支持下,形成校院合力,扎紧篱笆,扎实打造好精品课程,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老师畅所欲言,就学院学科点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等教学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程波教授围绕从作业到作品就艺术硕士的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设计、展示平台规划等内容的探索与实践做了分享。刘海波教授从中与外、大与小、新与旧、内与外、广与专等维度介绍了《电影理论》基础课程建设的理念。张斌教授围绕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搭建学术前沿的涉渡之舟,介绍了《学术写作与规范》博士生课程的建设思路。张慨教授则从学术诚信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分享了公共平台课《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与诚信教育》的开设感想。




张婷婷教授从理论联系实践角度谈了《中国戏剧理论》课程建设的做法,展示了课程实践的成果,思考了学科目录调整后课程建设的思路。李采姣教授从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思考了《艺术创意学》课程建设。田丰教授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热点分享了《人工智能与电影特效制作与应用》教材建设情况。祝明杰副教授围绕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平台课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动画艺术美学》平台课建设思路与特点。倪瑜副书记从学工角度分享了学院学生党建经验。徐文明副教授以《<中外电影史>课程建设的经验总结与发展规划》为题,交流了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做法。王艳云副教授从课程思政角度介绍了《华语电影研究》课程建设实践。最后,学院研究生主管谢志峰副教授、研究生教学秘书洪代星老师分别介绍了学院近几年来研究生培养的中期考核执行情况和学位论文的盲审情况,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展示了学院实行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的最新成果。


微信图片_20230315112631_副本.jpg


此次研究生教学研讨会持续了三个半小时,现场气氛热烈,务实高效,交流内容极具创新性与启发性。会议主持人丁友东副院长对每个发言进行了点评,并对各门课程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期望。

本次研究生教学研讨会,在学科目录调整背景下召开,是充分展示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教学成果,分享学科点建设思路,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夯实学科建设基础的重要举措。会议既是对过去成绩的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冲锋号,既总结了过去经验,也对未来做了筹划。正如会议主题“和春天见面”所示,期待上海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迎来更美好的春天。(图文:洪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