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22年“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论坛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举行,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等致辞,我校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应邀出席。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致辞
国家、省市相关领导与文化、旅游、经济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包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强;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泓洋;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原主任白国庆、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李凤亮等嘉宾,以及媒体记者等200余人参加论坛活动。我校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协办了此次论坛。

大会现场
段勇教授应邀在圆桌论坛——东方智库论坛(2022)上做主旨演讲。该论坛以文旅融合发展的突围、重组与创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为议题,邀请了十数位国内知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文旅融合的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该环节由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包国强教授主持。


段勇教授做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对丝绸之路可持续旅游的影响》的主旨演讲
段勇教授在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对丝绸之路可持续旅游的影响》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丝绸之路沿线以岩土和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洞窟、道路等遗存以及地表和地下丰富的丝质、纸质、木质、陶土质、金属质等各种材质的珍贵文物构成了丝绸之路的主要形象并成为丝绸之路旅游主要对象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历经千百年幸存至今,主要得益于这些地区长期高温干旱少雨缺水的环境,这种环境虽然不宜人居,但文化遗产却因祸得福,因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怕雨冲刷、怕水侵蚀。
然而,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给丝绸之路带来极端天气如暴雨、洪水正在改变着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得以维存的自然环境,如果不对这千年未有之气候大变局予以足够重视并尽快采取必要措施,丝绸之路沿线地上和地下遗存的脆弱文物恐将在今后短短数十年内即遭遇灭顶之灾!如果这些文化遗产被毁灭,那不仅使丝绸之路旅游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性,而且会愧对我们创造了这些文化遗产的祖先,也没法向子孙后代交账。
段勇教授呼吁,当前须进一步加快对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调查,摸清现存家底及分布情况;要从指导思想上将防雨防水作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重点方向,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培训,改变过去干旱少雨环境下的传统应对思路。此外还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更大范围内有效保护人类共同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段勇教授还就相关问题接受了相关媒体采访。

段勇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据悉,该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民革广东省委会、国际投资促进会主办,由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创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由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等协办。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六届,许多重大文旅项目得到推动,有效地促进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论坛以“突围·重组·创新”(共克时艰·和合共生·共赢共享)为主题,旨在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倡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等重要指示,为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实现文旅产业突破困境和转型升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现创新发展、共赢共享汇聚思想力量。(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陈泰旭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