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冒着热气、接着地气进实践类课程、进学生头脑!11月15日下午,由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主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践类课程集体备课会在宝山校区乐乎新楼思源厅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申小翠,社会学院副教授、文科处副处长金桥,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武装部部长、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主任孟祥栋以及2022—2023学年秋、冬季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全体授课教师,本次集体备课会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成瑶主持。
在专家指导环节,金桥讲述了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当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要求,并分享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城乡社区治理调查、新基建发展与建设调查、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调查、红色基地调查等主题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方向和授课思路。
申小翠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二十大精神如何进入学生课堂的相关原则。在实践目的上,提出要通过“学、思、践、悟”四步走的实践过程使“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转变。在实践策划上,提出要深刻领悟100年党史的“四个时期”“四件大事”,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在实践选题上,她以“喜迎二十大、青春在行动”“国情考察活动”“红色精神践履”为例介绍了二十大精神进入实践类课程的思路和路径。
在授课教师代表分享环节,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张欣,青云书院、社区学院本科生辅导员胡雅,经济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孙冰,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本科生辅导员仲海涛分别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主题、红色基地调查主题、城乡社区治理主题、新基建发展及建设情况调查主题就如何把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实践类课程进行了分享。

与会专家针对以上老师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并和现场参会老师进行互动答疑。
学生工作办公室白晓东就冬季学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的教学安排等向授课老师做了说明。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学工系统积极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实践类课程的开展,实现了一年四季均有实践类课程,在提升学生们实践能力,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类课程已经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接下来,学工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创新形式和载体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实践课堂、进主题班会、进第二课堂、进思政研究论坛等,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为推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强大动力。(撰写:白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