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和上海大学建校百年之际,为进一步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综合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写作能力,同时继续深化东西部高校联动创新机制,10月27日至28日,2022年度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暨征文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大学出版社/期刊社、上海大学图书馆、喀什大学研究生处、喀什大学图书馆联合承办,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海上美兰基金支持。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文光,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毛建华,出版社/期刊社党委书记曾桂娥,出版社社长戴骏豪,图博档党委书记王远弟,图书馆副馆长郑维;海上美兰基金理事长赵益民,以及“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主编张勇安、宁镇疆、曹辛华、方勇、李常品教授以及部分师生代表出席现场论坛。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姚蓉;喀什大学研究生处处长谢永萍、副处长袁玲,图书馆馆长陈涛,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虞建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梅丽,上海大学教授程娜,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兆鹏以及其他高校的师生线上参加了会议。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文光首先致辞。他对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师生表示感谢和欢迎,并对获奖的同学表示祝贺,他介绍了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写作中心以及本次学术论坛的基本情况。本次论坛于今年7月启动征文,经过前期积极的宣传、推广,收到了来自国内外114 所高校的309篇征文投稿,其中,有3篇来自国外的3所高校。经过评审专家对这些论文的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了本次论坛的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以及部分优秀奖。本次论坛与喀什大学再次联手承办,喀什大学作为联合承办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共有73篇论文投稿,充分体现了西部高校与东部高校融合发展,共同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最后,刘文光院长向本次论坛的支持单位——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海上美兰基金表示感谢。

作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和上海大学出版社联合策划了“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采用“案例+方法”的编撰模式,让论文作者现身说法,从问题意识、论证方法、创新之处等方面揭示论文的成文之道,为研究生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学术写作之路。论坛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文光、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戴骏豪及各位丛书主编共同为丛书进行揭幕,同时发布《长三角研究生学术写作论坛 优秀论文(第一辑)》 。接着,戴俊豪社长就丛书的立项宗旨和目标做了介绍;丛书主编张勇安、宁镇疆、曹辛华、李常品、曾桂娥依次进行了发言。

上午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梅丽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作题为《文学论文撰写:个案解析》的线上报告。报告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以一篇具体文学论文为个案,谈文学的选题、中心论点、构架、逻辑递进、引证、归结等论文撰写的各个方面,让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了解从思考到资料准备到具体铺陈等书写具体过程中一些问题和要点。

下午论坛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娜主持。首先由Emerald出版关系经理吴玥作题为《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与国际期刊投稿》的线上报告。报告从论文的最初准备到最终投稿,从目标期刊选择到增加被引、建立学术声望进行讲解,指出了英文文章发表的一般流程和普遍技巧,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建议。随后,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兆鹏作《论文写作思路的3W+模式》主题报告。王兆鹏教授以文学专业为例,分享了写作论文时怎样按3W+(WHAT、HOW、WHY、要不要写、能不能写、写成什么样子 )模式,打开思路和谋篇布局。
喀什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教授作《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优良科研作风》主题讲座。首先,他感谢被邀请出席这次论坛;随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科研经历,向大家讲述了他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倡导做科研应该具有创新精神,要勇于创新,要有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漠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以及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本次论坛面向高校在读研究生征集优秀学术论文,经过专家层层评审,共选出50篇优秀论文。王远弟书记现场介绍了论文征集和评选情况并宣读获奖名单。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万华对获奖论文做了精彩和细致的点评,肯定了同学们在论文选题、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并针对论文写作,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随后,海上美兰基金理事长赵益民,上海大学出版社/期刊社党委书记曾桂娥、图博档党委书记王远弟、图书馆副馆长郑维分别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的获奖同学进行颁奖。最后,郑州大学的窦心语同学,上海大学苏畅同学,清华大学左一曼同学,喀什大学王营营同学代表获奖学生发言。

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不仅是长三角区域高校的合作联动,同时也是西部高校和东部高校的合作联动。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增强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联动机制,整体提高学子的学术能力、学术素养和学术规范。(供稿:张荣佩/拍摄:程梦琦、于永波、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