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调研员张巧云与上大学子共话学生会工作改革

发布时间:2017-05-23投稿:陈中元 部门:校团委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中央的群团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5月22日下午,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调研员张巧云莅临我校,针对学联学生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与我校师生代表展开了讨论。出席本场会议的有团上海市委学校工作部张昊、上海大学团委书记许烁、团委副书记陈中元以及校院两级学生骨干和普通学生代表。

✤ ✤ ✤

       本场会议由第十九届校学生会主席华旻磊主持召开。他谈到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日前联合下发的《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是我们每一个当代大学生需要了解、需要思考的一份考卷,它为我们的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未来。改革是学生会的必然,只有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学生会才能更好地起到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改革也会永远是学生会的主旋律,只有在改革中发展,学生会才能在未来的变革中永葆生机。随后会议从四个大方面展开,与会代表各抒己见。

 

 

从“供给侧”着手——以强烈的责任感推进学联学生会改革

       校会权益部部长翟唯歆表示,学生会最重要的就是服务同学,学联改革方案中,有一点就是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现在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对学校的建设会提出更多自己的建议。我们学生干部的工作优势在于我们学生的身份,最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利益,因此,在权益工作中我们更应以学生需求作为导向,为学子发声,增加与部处间的联系,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一点灵息。

用“全局观”来审题 ——以高度的使命感理解学联学生会改革

       文学院的学生代表提到了学生思想与学联改革的关联性问题。前一阵有同学问我对于香港多个事件的看法,我个人觉得还是参与者过于冲动,表达方式不够恰当。这个时代给了青年满腔的热火和彷徨不解,学生组织应该在这样的时刻发挥能量,让每个青少年理智正确思考,选择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第十九届校学生会副主席姜昱昊分享了一个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的经历给他的启示。他提到,与留学生交往过程中会受到语言、文化、宗教等因素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让留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我校也在学代会上首次增加了留学生代表。对于在籍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我们更应怀着海纳百川的态度,增进交流,共建校园。

从“需求侧”破题——以多元的获得感引导学联学生会改

       社团联合会代表陆彧童和李海帆介绍了上海大学社团的状况。至今六大类社团已过150个,各方面社团全面发展。社团联开办了社团课程、海外国际化社团交流、社团文化活动预告会、社团理事会、“校长有约”座谈会等管理服务社团的活动,并开发了“社团课程”项目,希望通过服务来实现社团的有序运作以及学生的正确选择。来自青鸟剧社、笛箫协会和舞指音乐社的三位社长也以自身社团的实例,映射了社联的不断发展。

从“基层观”答题——以全面的参与感深化学联学生会改革 

       第十九届校学生会副主席包艺拯与校新媒体中心主任李忠玉分享了校学生会新媒体中心的建设情况。提到了一些非真实的、片面的、非正面信息传播很快、影响很大的问题。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新媒体中心将坚持"三架马车"的概念,以微信为主,QQ微博为辅,拓展知乎、B站等新渠道。健全信息研判机制,扩展信息互通和信息确认的通道,设立view评议时事,定期产出青年人接近时政的特色信息;上事记版块扎根校园,提供上大特色的新媒体产品,关注青年人热潮,将爱校荣校与上大共使命共成长的文字和情怀铺展在同学们眼前。校报记者王宇表示,作为校报记者团一员,认为我们对纸媒——这个传统的阵地不能松懈。它于我们是大本营一样的存在,校报创刊那么多年,仍然有很大的受众,说明纸媒还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然我们也有改革和创新之处,像近一年,我们新开一个板块,用以向师生全体征稿。图文并茂的内容,使得校报成为一个沟通的渠道。我们把校报建成一个精品品牌,借鉴新媒体并更好地与之结合,创造一个百花齐放的媒体状态,从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有趣的校园氛围。

       此外,各院(系)学生代表也提出了疑问。社区学院瞿立晨同学表示,作为学院的学生组织负责人,我们感受到理论学习的不足,很多时候我们参与到相关会议精神的学习,明显感受到知识的匮乏,学校、学院的团课每年都在更新,我们学校好像也有些专业老师的加入,建议可以有一些学生参与设计的团课,让团课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和鲜活。管理学院前学生会主席吕泽远表示,在部分学生组织中,仍存在学生干部当选后不作为及“学生官”现象。我们非常希望学生会的同学给大家展现的是有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学业优异、能力突出的形象。但大家都是同学,在考核制度,尤其是退出机制执行时会有很大的压力,我们该如何面对?

✤ ✤ ✤

        张巧云老师对上海大学校院两级的学生会、社团等工作给予肯定,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讨论,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与意见。她指出,群团改革背景下,学生会组织的改革就是要“返本开新”,本就是指代表和维护同学的利益权益,全心全意服务同学的成长成才,这是工作的根本。针对权益维护工作方面,改革方案专门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学生会要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把握工作的方式方法,重视“过程”,可以通过开设校长接待日,建立党政部门和学生面对面的模式,来推动问题的解决;针对社团工作,应在坚持“一心双环”团学格局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发挥社团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的作用;针对新媒体工作,强调要有加强阵地建设的意识,努力打造网上学联、学生会平台,研究新闻媒体传播规律,要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弘扬传播正能量,要坚持众创众筹的理念,发挥新媒体的互动优势,让广大同学们更多参与学生会工作,善于把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针对留学生以及港澳台学生工作,强调要有国际化视野,要重视这部分学生群体的需求,加强对他们的成长服务,特别是要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外国青年朋友,让他们更多地融入到校园活动中来;针对学生会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强调这是学生会改革的重点之一,要坚持“从严治会”,增强“三性”探索完善学生干部选拔、培养、评价考核和退出机制,要注重广大同学的参与评价。

✤ ✤ ✤

    “希望共青团能够成为每个青年在挫折困难时能够想起,在拼搏征程中愿意依靠,在不开心时可以倾诉的组织。”这句话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干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改革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积极响应全国学联改革的号召,本着“用心服务,在你身边”的学生工作理念,心怀每一位上大学子,打造一个更加完善、更有温度、更有品质的学生组织体系,让更多学子参与到校园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