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人才培养工作巡礼之一:“从‘全员育人’”到‘五全育人’”

发布时间:2017-04-12投稿:富旭 部门:学工办 浏览次数:

       高校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科研、学工、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努力做到人人参与其中,不断增强育人工作的整体效应。近年来,上海大学社区学院努力从“全员育人”转向“五全育人”, 进一步探索上海大学校训精神及使命愿景的落地,践行“学生培养更重要在课外”的教育理念,坚持理念先行、制度创新以及载体支撑的方式,致力于帮助新生从高中向大学的顺利过渡,并实现学生“适应性、学习主动性、目标性与积极思考人生、自主能力与综合素质”四个有限目标的顺利达成。

       

       以定制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的“全心育人”

       2015年7月,社区学院以定制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启动面向全体新生的“立德树人、修业储能”新体系,强化“全心育人”的理念,全体教师努力做到用真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用诚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用爱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学院分别设置专职导师与兼职导师。专职导师由各专业学院选派有学术特长和敬业精神的专业教师担任,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兼职导师由教授、学科带头人等担任,定期深入社区,言传身教,以谈心、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人生经验分享、人生目标规划等教育引导,以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

       以系统性思维增强育人工作整体效应的“全员育人”

       社区学院强调“全员育人”应分层分类、明确职能。一线教师要强化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各类管理人员要强化管理育人的平台功能、各类职工要强化服务育人的岗位作用。学院依托导师制建设,以导师、辅导员、管理员、学生干部、朋辈导师“五位一体”的楼宇工作模式为载体,实现工作流程的全面化、规范化与数据化,努力实现“四个有限目标”的达成。每年共有来自全校部处、专业学院的65名老师以及21位企业讲座导师,开展30余场讲座、80余次读书会、200多场课外活动,实现学生群体全覆盖。400多名来自各专业学院的导生分布于四个中心,参与到迎新、军训和课业指导等同辈教育工作中,并创设导生特色项目与课程,让导生与新生共成长。

       以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为抓手的“全程育人”

       学院针对“95后”大学生特点,不断拓展“全程育人”的内涵,并认为“全程育人”不仅包括在校期间的整个育人过程,还包括入学前的准大学生教育和毕业后的再教育过程,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这个育人过程将持续学生的一生。学院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全领域、以毕业后再教育影响职业发展全过程,提升“全程育人”的持续影响力。社区学院形成了四个中心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协同机制,研究发展中心针对学生需求和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楼宇工作中心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并且及时发现问题,汇总学生需求并上报;课外培养中心和楼宇中心联动,对解决方案进行落实;学生事务中心负责将有关通知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学生。通过各个中心的协同,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

       以“社会、家庭、学校”协同创新为突破口的“全方位育人”

       社区学院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社会、家庭、学校”内外联动、协同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各种途径与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育人”,并进一步延伸和完善生活园区的功能作用,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培养的“学术能力”,能够在生活园区得到一定层面的团队实践辅导和训练,使学生在“思想”、“行为”、“适应能力”和“完善人格”方面首先在生活园区得到指导和实践。学院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注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素养。2015年开始的“立德树人讲坛”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上海大学校训及使命愿景在课外的落地,并初步形成课外育德能力体系化、菜单化的路径以及合力育人、联动发展的新格局。讲坛至今已开展50讲,覆盖学生群体达上万人次。

       

       以贴近大学生需求为目标的“全媒育人”

       社区学院针对“95后”大学生所处的全媒时代,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式传播渠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互式范围覆盖以及发布与反馈全息式讯息的“全媒育人”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幸福感与获得感。以辅导员所带班级为单位建立网络联系群,并配备导生与辅导员一同在“线上”进行答疑解惑;新生活动课时,辅导员会将重点信息进行详细解读;由学生自主设计的“乐学报”、活动海报、黑板报等,也将讯息在第一时间深入传播至学生日常生活之中;LED信息屏、宣传横幅和宣传展板等,均能让学生们醒目可见。特别是学院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学生成就系统的“三网合一”,主要汇集至微信平台来实现信息的对称性与及时性,让同学们能够“一网”获取自身所需。

(社区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