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李友梅教授在《社会学研究》(2025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专栏发表《数字时代多社会形态叠加与新公共性的再思索》一文。李友梅教授长期从事社会协调机制、社会建设与基层社会组织、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等研究。该文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实践及其理论建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指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人类社会跃迁至数字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并联式”叠加发展的过程,多种社会形态在当下的中国共时性存在,呈现时间高度压缩、实践高度综合、风险高度共振、制度与文化快速流变等特征。在这种情境下,着眼于“新公共性”这一当代中国社会整合的核心价值纽带,认识数字社会多重主体间的关系,把握数字社会的独特属性与多社会形态相互交织背景下的社会整合逻辑,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至关重要,并凸显了中国社会学认知更新的紧迫性。结合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现实要求,本文指出要与时俱进地实践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从实求知”的社会学方法论路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范式创新,以回应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性议题。
作者简介:

李友梅,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原会长。曾获得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上海市十大杰出职业女性、法国政府颁发的“金棕榈教育骑士级勋章”(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