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海洋自主智能无人艇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启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5-04-28投稿:严巧赟 部门:科研管理部 浏览次数: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海洋自主智能无人艇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启动会在上海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信息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处长张丽佳,信息科学部二处处长吴国政、副处长王志衡等基金委领导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姜斌教授等13位项目指导专家莅临指导。

项目依托单位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副校长张建华、科研管理部常务副部长张新鹏、基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甄强以及项目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大学副校长张建华教授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致辞时表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并提出三点建议:是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目标导向,聚焦核心方向,力争世界领先;是强化团队协同,增强交叉融合与群体合力;是保持开放思想,与时俱进,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及时优化调整研究路径。同时表示,基金委将持续关注和支持项目建设,也希望依托单位上海大学为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成旦红书记代表项目依托单位致欢迎辞,对基金委的大力支持和专家组的指导表示感谢。他表示,该项目的获批是我校在高水平科研上的重大突破,将有力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才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书记强调,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力贯彻"有组织科研"理念,积极响应科学基金的各项改革措施。学校将严格按照基金委要求,持续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项目高质量推进。

项目负责人谢少荣教授详细介绍了“海洋自主智能无人艇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的项目概况,重点汇报了团队建设基础、核心科学问题、研究思路与技术路径、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等方面。谢少荣教授表示,项目聚焦“大规模、强对抗、自主协同”的核心场景,未来五年群体将围绕高海况、大规模、强对抗下的无人艇集群韧性安全体系、递进式学习范式和面向高动态、强对抗环境的多样化场景生成与虚实验证平台三大方向,系统推进技术攻关与理论创新,力争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研团队。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对研究基础和研究方向作了充分肯定,并针对研究目标、技术路径和团队协同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王耀南院士指出,作为创新研究群体,核心任务不仅是推动技术突破,更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建议将具体科研任务分解至一线青年科研人员,通过实践锻炼为其搭建成长平台,从而夯实群体创新的基础。同时,他强调,应充分整合团队多年来在群体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打造具备自主可控能力的标准化无人系统群体智能底座。该底座应形成统一架构,涵盖算法、软件、硬件三大核心要素,具备高安全性、多模态信息感知与博弈能力,实现复杂海况下的无人系统群体协同作战的支撑。最后,他表示,这一核心平台的建立将显著提升我国在海洋无人系统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国防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刘克常务副主任作总结发言。他对各位专家的建言献策和依托单位的坚定支持表示感谢。他着重强调,这是一场关乎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攻坚战,项目团队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在五年内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质变突破,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本次项目启动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海洋自主智能无人艇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未来,谢少荣教授团队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精神,以“精海”集群为剑,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的征程中勇当先锋!(撰稿: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