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闭幕

发布时间:2017-11-19投稿:谢瑾 部门:宣传部 浏览次数:

11月1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和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上海大学落下帷幕。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体育馆举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团上海市委书记王宇、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全国学联副秘书长李骥、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全国学联副秘书长宋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等出席。主办、承办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挑战杯”竞赛全国评委会成员,上海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各省级团委、参赛高校的负责同志与师生代表,港澳台及海外高校师生代表,以及企业、新闻媒体单位代表也参加了闭幕式。

 

 

李骥在代表主办方致辞中讲到,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以“青春新动能,挑战创未来”为主题,体现了服务国家大局、地校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办赛宗旨,与历届竞赛相比,本届竞赛亮点纷呈:一是大赛参与面广内涵更丰富。本届“挑战杯”竞赛自启动以来,2000多所高校举办了校级竞赛,200多万大学生直接参加比赛,参与项目约60万个。二是开放合作力度明显加大。首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系列活动,首次实现港澳内地学生同台竞技,首次组织“挑战杯”宣讲团走进中小学,面向社会征集竞赛会徽、会歌、吉祥物,加上全媒体的立体宣传,有效提升了赛事的社会影响力。三是高度重视成果转化扶持孵化。首次开辟了优秀项目创业绿色通道,终审决赛期间举办了创新型人才专场招聘会、创新成果交易会等活动。四是智能服务更加贴心。开发了“挑战杯”专属服务APP,倡导绿色出行,提供共享单车和电动大巴,近5000名志愿者以专业、细致、周到的服务获得广泛赞誉。

李骥强调,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必将是“挑战杯”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的一届赛事,因为,它既是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届赛事,也处在“挑战杯”经过十五届、近30年发展后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实现新的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举办的一届赛事。他希望当代大学生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创新梦想!

 

 

 

 

 

经过前期的网络初评、集中复评以及决赛期间终审,全国评审委员会最终评出清华大学《基于大数据及语言模型的电子文本检错技术》等特等奖作品39件,一等奖作品102件,二等奖作品315件,三等奖作品773件,累进创新奖作品24件。上海大学等20所高校获得“优胜杯”,上海交通大学获得本届“挑战杯”。王乃彦、奚广庆等两位专家获得杰出贡献奖。团江苏省委等15个省级团委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团天津市委、团福建省委等3个省级团委获得进步显著奖,本届赛事主要赞助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纬集团、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获得特殊贡献奖。

 

 

 

王宇代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向在“挑战杯”竞赛舞台上一展风采的参赛师生们、向在竞赛中斩获优异成绩的获奖团队们表示祝贺!向各主办单位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社会各界朋友表达了敬意!

 

 

经“挑战杯”竞赛全国组委会一致同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竞赛承办权。闭幕式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将竞赛会旗交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军锋手中。这标志着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近年来,“挑战杯”竞赛不断探索创新办赛理念和形式,加强育人实效,努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业的办赛新局面。在新的起点上面向未来,“挑战杯”将适应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要求,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局,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上海大学在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决赛中荣获团体第二,捧得“优胜杯”,创历史最佳成绩!我校已连续四次捧得“优胜杯”!本届“挑战杯”竞赛中,我校共有六个项目获奖,其中,全国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分别是: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赵泽伟团队的项目《多维视觉卒中后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平台介绍》;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钱伟长学院梁绪春团队的项目《基于抗结直肠癌活性SGK1抑制剂的结构修饰、合成与活性研究》。全国一等奖分别是:悉尼工商学院周显威团队的项目《基于增强现实的狭窄通道自动巡检与安全诊断系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志华团队的项目《一组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智能调温调湿材料》;社会学院王雅婷团队的项目《当代运河船民社会疏离治理模式研究——以民生为本的“嘉兴模式”》。全国三等奖是文学院谢艾力·司马义团队的项目《以古丝绸之路出土钱币为例,促进“一带一路”进课堂》。

 

 

此外,我校由机自学院、材料学院、文学院兰浩等同学组成的团队凭借《千年之约——“重生”的花瓶激光3D文物数字化扫描仪》项目获得“一带一路”专项赛特等奖!